2008年11月25日星期二

與其蝕本重建士丹頓街 市建局何不考慮復修?

市區重建局宣佈,上環士丹頓街重建項目將會大幅削減近一半樓面,並預料計劃由原來獲利1億港元,變成虧蝕1.7億元。筆者覺得這實在十分荒謬。市建局不用自負盈虧,蝕本生意也沒有顧忌地接手,最後還是要由納稅人進行補貼。這個重建項目蝕錢之餘,部份區內居民也反對進行重建,市建局為何還要自討苦吃?為何不考慮撥出少於一千萬的金額為該區進行復修?這同樣不是賺錢,但至少也不用虧損多16個一千萬呀!

根據市區重建局的最新構思,士丹頓街項目的可建樓面,將會由原來22.6萬平方呎,大減46%至12.2萬平方呎,而總地積比率則由8倍降至4.5倍。兩幢住宅的其中一幢,亦會由24層高減至僅6層。此外,必列啫士街街市將不會拆卸,保留活化再用。

假如這個修訂不會為市建局帶來虧損(至少能夠收支平衡),筆者也找不到甚麼理由要反對,畢竟現在的計劃也較為配合該區的發展密度。不過,現在將之變成蝕本生意時,筆者對此便感到相當抗拒。市建局在這項計劃沒有得益的同時,部份反對重建的居民也仍然維持不滿,重建可以說是吃力不討好。

筆者心目中有兩個選擇。第一個選擇就是要求市建局稍為調高回重建項目的發展規模,使項目恰好達到收支平衡,不用由納稅人自掏銀包去補貼項目的虧損,可惜這個建議肯定會被環保分子狂轟背道而馳了。所以筆者有另一個選擇,就是以復修方式代替重建,滿足反對重建的居民的期望。筆者估計要將重建項目內的樓宇復修,應該也不會多於一千萬,只是重建會做成的虧損之不足6%。這絕對較拆卸重建化算得多。

近年要求降低發展密度的意識抬頭,早前南昌站元朗站上蓋以及合和中心二期也需要作出迎合,但至少它們仍可保持著一定的賺錢「水位」,至少也不會變成蝕本生意。可是士丹頓街重建項目縮減發展密度便要由賺變蝕,其實已經使重建計劃變得財務上不可行。既然如此,市區重建局亦應該要放棄所有項目都要拆卸重建的思維,對於重建不能達到收支平衡的項目,應該考慮改用成本較低的復修方式,協助居民翻新舊樓,以免出現如現在如此吃力不討好的情況,既要蝕大本之餘,部份居民又不領情。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歡迎各位讀者發表意見,筆者會盡量逐一回應。筆者保留刪除任何涉及粗言人身攻擊嚴重離題或其他不當內容的留言之權利,敬希垂注!

為方便交流討論,以及避免被系統誤判為「垃圾留言」,筆者不太鼓勵讀者以「匿名」身份留言。假如在使用「名稱 / 網址」身份留言時,留空網址一欄出現了「網址含有無效的字元」的錯誤訊息,請以半形空格(按一下spacebar)填寫該欄。不便之處,敬請原諒!

由即日起,所有留言需要經過審核,故未能即時顯示


【目前筆者因事暫停網誌更新,期間留言可能需要較長時間才被審核,敬希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