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30日星期五

港鐵站名趣談:寶琳站還是寶林站?

之前「港鐵站名趣談」系列藉著解答讀者提問的機會,宏觀地談論過港鐵車站命名的一些原則和特例。不過筆者認為,很多港鐵車站的名稱,背後總有自己的故事。在之後的文章,筆者將會以較微觀的角度,發掘各個港鐵站名背後的故事。今次筆者想探討的,就是將軍澳的寶琳站。寶琳站所處的位置,不少人認為應該是「寶林」而非「寶琳」,究竟「寶琳站」的名稱有沒有錯誤,還是應該寫成「寶林站」?

要知道「寶琳站」的「琳」是否寫錯,就必須先要了解該區地名的歷史。雖然區內的主要公共屋邨「寶林邨」的出現早於港鐵的「寶琳站」,可是這並不代表「寶林」才是原本的地名。事實上,「寶琳」一詞的出現,其實是早於「寶林」一詞。這就要追溯至1955年,剛剛在調景嶺成立的靈實肺病療養院。當時院方對外修築了一條道路,並以院長惠施霖牧師的夫人命名為「寶琳路」。不過,當時的「寶琳路」長度比現時的短得多,只是連接馬游塘與療養院,現時已改稱為「寶琳南路」。而今日寶琳站一帶的地方,當時仍然被視為「魷魚灣」的一部份。

今日寶琳站一帶被稱為「寶琳」,是1987年才開始出現的事。當年政府正在發展將軍澳新市鎮,並大幅延長寶琳路,其中繞經將軍澳新市鎮北部的主要道路,即被命名為「寶琳北路」。道路沿線的地帶亦因為「寶琳北路」的街道名稱,得名為「寶琳」。可是,該處於翌年(1988年)落成的公共屋邨,當局卻不知為何棄「寶琳」不用,而另創「寶林」一詞,因此該邨的名稱並非「寶琳邨」而是「寶林邨」了。有人認為,既然「寶琳」是牧師夫人的名字,用來命名公共屋邨並不恰當。可是筆者不禁反駁,倘若如此,何不一了百了,連「寶琳路」、「寶琳北路」和「寶琳南路」也正名為「寶林路」、「寶林北路」和「寶林南路」?筆者認為,房屋署根本正是引起「寶林」與「寶琳」之爭的始作俑者。假如房屋署當年尊重當地地名使用「寶琳」,而不標奇立異自創「寶林」,便不會出現往後的爭論了。

本來因為「寶林邨」的出現,該處地名亦逐漸轉變為「寶林」,大家亦早已習以為常。可是地鐵將軍澳線的出現,卻使「寶琳」的地名爭議更為複雜化。當年地鐵公司卻不選用民眾早已見慣見熟的「寶林」,決定選用原本的地名「寶琳」,當年也引起了部份當地居民的不解和不滿。筆者認為,當時決定使用「寶琳」作為站名的決定是恰當的。寶琳站的位置,畢竟與寶林邨有一段距離(寶琳站的旁邊是私人屋苑新都城)。此外正如筆者之前提及,「寶琳」所指的可以是寶琳北路沿線地帶。換句話說,「寶林」可以只視為一個公共屋邨的名稱,而「寶琳」即是一個地區的名稱,亦即是指被寶琳北路、寶順路和寶康路環繞的地區。因此,筆者贊同「寶琳站」的名稱較「寶林站」更為恰當。

隨著港鐵站名的一貫威力,「寶琳」這個較為廣義的地名便因為「寶琳站」的存在而得以恢復,而「寶林」則通常侷限於指寶林邨這個屋邨。「寶林」與「寶琳」之爭,亦總算告一段落。

(題外話:雖然房屋署自創「寶林」一詞並未成功完全取代「寶琳」這個地名,可是房屋署標奇立異的作風,似乎至今未有消失。最近坊間有傳位於沙田石門的公共屋邨,原本「石門邨」的名稱卻被改為「碩門邨」,真是令人費解。該處的地名一向都是稱為「石門」,區內的港鐵車站亦稱「石門站」,房屋署卻自創「碩門」一詞,究竟有甚麼居心呢?筆者期望這個傳言並不真確,否則未來肯定會重演一次像「寶林」與「寶琳」一樣的爭議了。)

29 則留言:

  1. 其實不只是房屋署,港鐵,以及各香港政府部門也是各自為政,例如「大尾督」、「大美篤」、「大尾篤」…;「石門」與「碩門」;「大拗門」與「大澳門」;大埔墟的英文 Tai Po Market 與 Tai Po Hui;港鐵的「寶林站」以及「馬鐵綫」,要找出這些真的不難。
    可以的話也談談這些。

    回覆刪除
  2. 回 bananasims:

    筆者認為「各自為政」和「亂改新名」是兩個不同的問題。

    「大尾篤」的問題同時牽涉「亂改新名」(當局以「大美督」為官方地名,不尊重原本的「大尾篤」)以及「各自為政」(「尾/美」、「篤/督」所構成的四個地名都有被使用)。

    「石門」被房屋署改為「碩門」就很明顯是「亂改新名」。這與「寶琳」被改為「寶林」的情況一樣。

    「大坳門」(是「坳」不是「拗」)寫成「大澳門」應該只是民間寫錯的別字,但筆者也暫時不清楚官方有沒有寫錯了。

    至於「大埔墟」應該用音譯還是意譯較恰當,以及「馬鐵綫」這個看似正確實際錯誤的名字,就讓筆者留待以後有機會另文再深入談談。

    回覆刪除
  3. "大美督" 印象中應該是應當地原居民而改一個美化的名稱, 政府似乎不會在沒有用途的情況下主動美化一個地名。

    另根據政府地圖地名的顯示, "寶林" 仍為該處全區地名, 與坑口、調景嶺等屬同等級數。

    其實我覺得公共屋村名不必一定要跟足地方名, 但最終不把屋村名取代地方名就好。

    回覆刪除
  4. 我認為,如果政府部門間協調得好,不各自為政,石門與碩門的問題應該是不會出現。

    剛剛找了些資料,有人說有兩個大埔墟英文名稱,是因為大埔墟街市,政府不想變 Tai Po Market Market 所以改名做 Tai Po Hui Market。現在的港鐵出口指示、遊客指示是寫 Tai Po Hui,不過大埔公路路邊的指示牌就是 Tai Po Market,一團糟。

    回覆刪除
  5. 回 ZK-NBS:

    當年政府「正名」為「大美督」時,也有不少反對聲音,就連鄉議局當時也批評改名是破壞歷史之舉。事實上,「大尾篤」本身是一個有意思的地名,「尾」和「篤」都是「最後」的意思,使用「大美督」則失去原意了。

    至於「寶林」的問題,謝謝閣下的補充。這顯示至少政府依然堅決要以「寶林」取代「寶琳」。不過,港鐵站名使用「寶琳」,無疑使很多人(尤共是將軍澳區外人)習慣稱為「寶琳」。

    而筆者並不反對「公共屋村名不必一定要跟足地方名」,只是強烈反對使用一些容易與現有地名混淆的名稱。沙田的「乙明邨」、紅磡的「家維邨」等名稱就是筆者不反對的例子了。

    回覆刪除
  6. 回 bananasims:
    既然繼續談到「大埔墟」的問題,筆者也回應一下吧。筆者認為Tai Po Hui作為整個地名會較為恰當,畢竟外地人難以明白為何整個地區都被稱為Market。不過,當然所有地圖和指示牌都要統一使用同一個名稱,否則像現在般兩個英文名稱都使用,只會使人感到混亂。

    回覆刪除
  7. 「寶林站」並非從未出現過。記得將軍澳線由早期規劃至動工興建期間,一直都是稱為「寶林站」,直到臨近完工通車之前地鐵公佈正式站名時,才改稱為「寶琳站」的。

    回覆刪除
  8. 回 匿名:
    謝謝閣下的補充。

    回覆刪除
  9. 兩鐵合併已經年多了,可是一般人口頭上(colloquially)仍稱「地鐵或火車」,除了「港鐵公司」會使用正名。記得合併初期我就開口閉口港鐵港鐵,後來除了在書面以外口頭不得不從俗。很偶然發現 貴Blog,好正!

    另回應Bananaisms,「馬鐵綫」不對,正名該是「馬鞍山綫」。

    回覆刪除
  10. 回 小P:
    「地鐵」、「九鐵」甚至「火車」早已深入民心,要市民統一改稱「港鐵」實在很困難。筆者對此倒也沒有甚麼意見,而且自己口頭上也不時會這樣使用。

    回覆刪除
  11. 我覺得香港長遠有必要推行"正名運動"和"分界運動",統一地名及給地區定立明確分界(現時每個機構都用自己一套分區方法,例如規劃署,區議會,郵政署,警務署等等)...我見過外國地圖,每個街區(suburb)真的有清楚分界..現在是港人自己在抹殺自己的本土文化,除了保護文物建築(雖然有時並非做得最好),此等非物質的文化遺產(例如地名背後的故事)都應該好好保護

    回覆刪除
  12. 回 匿名:
    筆者認為即使為每個地名定立明確分界,也不能夠完全取代現時各自為政的情況,畢竟各機構的分區方式有自己的理由,例如區議會選區分界需要顧及區內人口數目,因此部份選區可能每屆選舉都要重新再劃。反而當局更應該做的,就是尊重原有的地名,不要胡亂更改,引起混亂。

    回覆刪除
  13. 可能有人覺得在行政文件上,或者是會議簡報上見到「沙田石門石門邨」會給人累贅,甚至「誤印」的感覺吧。
    房屋署可能忽略了市民「地標當地名」的壞習慣,可見當局(例如房屋署及鐵路公司)所放的心思還不足夠。

    回覆刪除
  14. 回 匿名:

    就算當局不喜歡重覆「石門」,也不需要選用一個像寫了錯別字的「碩門」吧?況且口頭上一樣依然出現好像很累贅的感覺。為何不選擇一個與地名完全無關的名稱命名?單是沙田區內已有很多例子了,在此不贅。

    就算要使用「碩」字暗示屋邨位於「石」門,也有其他更優雅的選擇。筆者隨便舉些例子,例如「豐碩邨」(豐富盛大之意)、「宏碩邨」(學問高深之意)、「碩彥邨」(才學優秀之意)等等,以上任何一個都總好過解不通任何意思之餘,更與本身所處之地名混淆的「碩門邨」。

    回覆刪除
  15. 回凱文:
    這些名字極有可能會變成屋邨內的「豐碩樓」、「宏碩樓」呢!起得不錯!

    回覆刪除
  16. 回 匿名:
    過獎了,可是筆者只希望這些名稱用於邨名而非樓名。

    回覆刪除
  17. 陰澳改名欣澳,是因為陰字不吉利...
    大尾篤改名大美督,是因為尾字篤字不吉利...
    但石門的石字,不見得有任何不吉利的成份...
    為什麼仍要將石門改名碩門?

    回覆刪除
  18. 回 匿名:
    與寶琳的例子有點分別,「碩門邨」一名暫時只限於公共屋邨的名稱,暫時未有影響當地地名。事實上,當年房屋署棄「寶琳」取「寶林」,也不是討個吉利的源故,只是隨便取個同音字與原有地名作區別罷了。

    回覆刪除
  19. 其實「健碩樓」和「美碩樓」取得甚好,只是我也不喜歡「碩門邨」。我讀到一則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archiver/?tid-357912.html 很搞笑,說取邨名的官員是趙碩之的粉絲!我就是碩之的粉絲,不過我沒有這樣的聯想。

    回覆刪除
  20. 回 小P:
    用「健」、「美」、「碩」等字來命名,筆者認為反而大有機會使人聯想到住在該處的居民都是擁有健美豐碩身形的「大隻佬」呢!至於有人看到「碩」字便第一時間想起趙碩之,那位人兄肯定是她的超級fans了。

    回覆刪除
  21. 回 凱文:
    看你這樣說,「富山邨」也該正名作「斧山邨」吧...
    還有「藍田邨」(咸田)....

    回覆刪除
  22. 回 匿名:
    正如上面有讀者提及過,「寶琳」的「琳」字本身沒有忌諱或者不祥之意,因此這與「斧山」的「斧」(與「苦」同音)或「咸田」的「咸」(與「鹹」同音,有貧瘠之義)難以相提並論。

    回覆刪除
  23. 地鐵就是地鐵,火車就是火車,兩個都是交通工具名,反之"港鐵"只是一間公司的名稱,故本人不會改口。大家乘巴士也不會說「搭新創建」或「坐載通國際」嘛!

    其實"陰澳"的陰是指水域以南、山之北,相對"陽",沒有任何負面之意,政府竟順一間洋公司的意思改名,真令人氣結。香港回歸了嗎?

    其實"馬鐵綫"這類「講完再講」或「自相矛盾」的名字香港有不少。新界東北的"印洲塘"常被稱作"印塘海",又塘又海,聽者必一頭霧水;大嶼山有條河叫"東涌",現在河邊發展的新市鎮也名"東涌",有些人便叫河做"東涌河";山頂纜車上行終站所在地前稱"山頂峽",現稱"爐峰峽",兩者均自相矛盾;為何政府不作改善呢?

    回覆刪除
  24. 回 AC:

    「地鐵」是交通工具,「港鐵」是營運交通工具的公司,筆者認為「搭地鐵」或「搭港鐵」均可接受。正如雖然很多人都會說「搭巴士」,但一樣可以聽到「搭新巴」、「搭城巴」及「搭九巴」等。

    九鐵公司的「馬鐵」在兩鐵合併後稱為「馬鞍山綫」而不稱為「馬鐵綫」,總算合乎地鐵公司一貫的命名標準。相反,筆者便不喜歡「東鐵綫」和「西鐵綫」這兩個又「鐵」又「綫」的名字了。外國遊客來到香港,恐怕也對那兩條又"Rail"又"Line"的鐵路線名稱感到好奇。

    回覆刪除
  25. 港鐵公司擁有的路線與九鐵公司租予港鐵公司的路線是否永遠有差異?港鐵將來有新路線時,我們又可以稱為甚麼?

    回覆刪除
  26. 回 Sun Lun Dennis:
    就算港鐵公司如何為前九鐵路線「去九鐵化」,大家總會感到它們始終與前地鐵路線有一定的差異。

    回覆刪除
  27. 我想知道關於沙田石門的歷史, 寫者可否講吓.

    回覆刪除
  28. 見到馬坑涌道個樓盤叫自己何文田就@@@@

    回覆刪除
  29. 回 匿名:
    何文田的「無限擴張」確實是一個頗有趣的題材,筆者他日也許會另文詳細討論一下。

    回覆刪除

歡迎各位讀者發表意見,筆者會盡量逐一回應。筆者保留刪除任何涉及粗言人身攻擊嚴重離題或其他不當內容的留言之權利,敬希垂注!

為方便交流討論,以及避免被系統誤判為「垃圾留言」,筆者不太鼓勵讀者以「匿名」身份留言。假如在使用「名稱 / 網址」身份留言時,留空網址一欄出現了「網址含有無效的字元」的錯誤訊息,請以半形空格(按一下spacebar)填寫該欄。不便之處,敬請原諒!

由即日起,所有留言需要經過審核,故未能即時顯示


【目前筆者因事暫停網誌更新,期間留言可能需要較長時間才被審核,敬希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