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筆者在《窺看政府提供的籌建中鐵路最新進展》中,提到沙中線具爭議的「土瓜灣站」及「馬頭圍站」,在最新進展中並未有改動過車站名稱,當時筆者表示過會進一步作解釋。因此筆者現在會於這篇文章中,闡述這兩個車站名稱究竟有甚麼問題,以及有甚麼解決建議。
要知道問題出在哪一處之前,大家必須要了解究竟「土瓜灣」和「馬頭圍」的範圍。「土瓜灣」一名,對於很多區外人來說,廣義上可以指紅磡與九龍城之間那一大片九龍半島東岸地區。那麼狹義上的「土瓜灣」,亦即是土瓜灣這個海灣原來所處的位置又在哪裡?原來是現在海心公園一帶的內陸地區。海心公園的東部本來是一個叫海心島的小島,後來土瓜灣填海,小島才與內陸連為一體。至於「馬頭圍」,古稱「古瑾圍」,原本是位於九龍城南部聖德肋撒醫院現址的一條圍村,後來該址鄰近九龍寨城的龍津碼頭,所以才出現「碼頭圍」的地名,亦即是現在所稱的「馬頭圍」。而「馬頭圍」現今多指亞皆老街與馬頭圍道之間的馬頭圍邨及其鄰近一帶的地區。而「馬頭圍」以東的地區稱為「馬頭涌」,再向海邊方向的地區,則稱為「馬頭角」。
也許讀者會覺得上一段的文字難以消化,可是該處的地名確實較為複雜,所以也難怪港鐵公司對車站命名的草率。港鐵公司「土瓜灣站」的選址,是位於宋皇臺道以北、啟德隧道入口一帶,大半個車站已進入了前啟德機場西南部的範圍。筆者估計這是因為車站鄰近「土瓜灣道」的最北端而得名。至於港鐵公司「馬頭圍站」的選址,則是位於九龍城道最南端、土瓜灣市政大廈暨政府合署一帶。筆者估計這是因為車站鄰近「馬頭圍道」的最南端而得名。
讀者見到筆者強調「土瓜灣道」及「馬頭圍道」,都應該明白港鐵公司為何出錯了。「土瓜灣道」得名的原因,是因為其最南端是土瓜灣;「馬頭圍道」得名的原因,是因為其最北端是馬頭圍。港鐵公司卻以為「土瓜灣道」的最北端仍然是土瓜灣的範圍;「馬頭圍道」的最南端仍然是馬頭圍的範圍。這導致「土瓜灣站」不接近土瓜灣的中心地帶,「馬頭圍站」更與馬頭圍相差一大段距離。這樣的錯誤就彷彿假設像現在的彩虹站,因為鄰近清水灣道而將之命名為「清水灣站」這樣地錯誤。
筆者認為,港鐵「土瓜灣站」的位置應該算是「馬頭角」的範圍,可以考慮稱為「馬頭角站」,又或者以附近「宋王臺」這個著名景點,稱為「宋王臺站」。而「土瓜灣站」這個名稱,應該由港鐵「馬頭圍站」使用,畢竟車站所處位置頗接近土瓜灣的中心地帶。
六七十年代提出東九龍線建議時,土瓜灣站和馬頭圍站的位置是正確的,即是與現在的位置對調。直到九十年代的鐵路諮詢文件,有關錯誤才忽然出現。換句話說,這個錯誤是出自港英政府的運輸科,並非九鐵公司或港鐵公司。
回覆刪除回 亞特蘭大帝:
回覆刪除據筆者所知,香港殖民地時期的最後一份鐵路規劃的官方文件——1994年的《鐵路發展策略》,當中的東九龍線是沒有土瓜灣站和馬頭圍站,只有一個馬頭角站。到特區時期的《鐵路發展策略2000》,沙中線才再度出現土瓜灣站和馬頭圍站,兩站的位置於此時才開始出錯。九鐵公司其後一度重新建議將兩站合併為馬頭角站,但之後復原為兩個車站時,未有把握機會將錯誤修正,使錯誤一直沿用至今。
雖然有一點離題..
回覆刪除不過請問閣下覺得馬頭圍站建於世運道附近是否可行?
離九龍城夠近,而且是"如假包換"的馬頭圍...建議中近海岸的選址只能算是"土瓜灣北"或是"馬頭角"吧?
回 匿名:
回覆刪除現時的選址也可以算是「土瓜灣北」或者「馬頭角」,甚至是「啟德西南」。至於將港鐵的土瓜灣站(即筆者口中的馬頭圍站)西移約300米到世運道附近,確實是更接近馬頭圍,亦對九龍城居民較為方便,可是這減少了對啟德發展區西南部的覆蓋。另一方面,新選址亦需要更改鐵路定線,由原來經東九龍走廊(九龍城道)地底,改為經譚公道及馬頭圍道地底,筆者也不知道施工上會否增添麻煩了。不過筆者也原則上認同這是一個可行的選址。
回凱文:
回覆刪除原來鐵路會取道九龍城道?
我還以為建議定線於土瓜灣道...
有鑑現時九龍城居民仍有反對聲音,指啟德站選址離該區太遠,我只是認為如果啟德下一站(無論如何命名)能夠應付九龍城的需求,啟德站選址便能更具彈性,以配合將來的規劃。此作法比強行利用啟德站遷就現有需要,更為可取。
回 匿名:
回覆刪除現時計劃的定線確實是取道九龍城道,港鐵的馬頭圍站(筆者口中的土瓜灣站)目前選址正是九龍城道最南端。
不過,即使港鐵的土瓜灣站(筆者口中的馬頭圍站)西移至世運道一帶,啟德站的選址也似乎沒有甚麼優化的空間,反而可能因為需要遷就土瓜灣站的西移,使啟德站需要更貼近太子道東而遠離將來的啟德市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