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一直好奇,為何很多香港人慣將今年的「環球金融危機」稱為「金融海嘯」。這個稱呼似乎只在香港最為流行,在中國大陸及台灣等其他華語地區則較為少見。而筆者個人認為稱這場金融危機比喻作「海嘯」,總是不太貼切,於是便有興趣尋找究竟是誰首先提出「金融海嘯」這個名詞,希望「聲討」一下錯用這個稱呼的始作俑者。
在搜集資料之前,筆者一直以為「金融海嘯」是某個香港傳媒發明的稱呼,才使這個稱呼在香港流行。原來於今年7月14日時,有三份香港報章不約而同使用了「金融海嘯」一詞,當中《文匯報》將之放在文章的標題上:〈「兩房」前華人顧問:「金融海嘯」逼近〉,而文中使用「金融海嘯」一詞的,是任職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又譯房貸美)的高級諮詢顧問、同時是書籍《貨幣戰爭》的作者宋鴻兵。當時他預測信用違約交換等金融衍生品市場即將出現全面危機,並將這個危機稱為「金融海嘯」。
正當筆者以為這個稱呼是首先出自這位華人的口中時,原來同一日另外兩份報章《星島日報》及《香港經濟日報》報道中出現 「金融海嘯」一詞,並不是出自宋鴻兵的口中,而是出自另一人:美國新澤西州的投資公司Knight Equity Markets執行董事肯尼(Peter Kenny)。由於極少可能會出現宋鴻兵及肯尼兩位毫無直接關係的人士同時「發明」「金融海嘯」一詞,筆者相信「金融海嘯」的稱呼在此之前已經在金融業界中醞釀了,只是遲至7月才有香港傳媒引用。
不過,要等到香港傳媒同一時間開始廣泛使用這個稱呼,便要等到兩個月之後的9月15日,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宣佈申請破產保護導致環球股市急瀉,翌日的香港報章便紛紛將這次事件稱為「金融海嘯」。後來不少香港市民在傳媒耳儒目染之下,便將「金融海嘯」一詞掛在口邊,引申為稱呼整個環球金融危機了。
由此可見,「金融海嘯」一詞雖然不是在香港發明,但似乎卻在香港發揚光大,筆者甚至認為這根本已經去到濫用的地步了。普通市民對「海嘯」的感覺是「威力強大」,卻忽視海嘯的另一個特性:「來得快去得快」。假如今次環球金融危機在雷曼兄弟破產這樣大的打擊後,便再沒有其他打擊,並且能夠迅速復原,大家將整個金融危機喻作「海嘯」也無不可。可是現在整個環球金融危機,似乎可以媲美19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肯定需要幾年時間才能復原,短期內也不排除還有大型機構抵擋不住,這與「海嘯」的特性有著明顯的分別。
故此,將目前整個環球金融危機稱為「金融海嘯」,實在並不是一個貼切的稱呼。反而如果只是將「雷曼兄弟破產」這個單一事件稱為「金融海嘯」,這樣還尚算合理,即是雷曼兄弟破產引發的「金融海嘯」只是整個環球金融危機的其中一個環節,而未來若果還有大型機構破產,則可將之視為另一個「金融海嘯」。
當然,在一個普通小市民的角度來看,並不會像筆者如此執著「金融海嘯」的稱呼是否貼切,只會覺得無論將這場金融危機稱作甚麼都不重要,最緊張的還是它對自己的生活所做成的影響。
很有意義的一篇文章
回覆刪除回 匿名:
回覆刪除謝謝讚賞。
「金融海嘯」一詞只不過是 "financial tsunami" 的中譯﹐你Google一下﹐就會發現英美金融界早於舊年就開始有用 "financial tsunami" 來形容次按爆煲引發的金融危機﹐著名的投資顧問 Harry Schultz 07年尾在他的newsletter 就講過 "A Financial Tsunami Is Upon Us”.
回覆刪除回 Alvin:
回覆刪除謝謝指教。這是筆者搜集資料時過份偏重香港而忽略了的地方。不過無論是何時或何人發明這個詞語,筆者還是堅持本文的主旨:以「金融海嘯」稱呼整個環球金融危機並不貼切,「海嘯」應該是來得快去得快,而非像現在一樣不斷地爆出負面消息。
我都同意你的見解﹐並覺得應該參考「亞洲金融風暴」﹐叫「環球金融風暴」會比較好﹐因為「風暴」比「海嘯」持續更長的時間
回覆刪除敢於質疑的精神值得欣賞。其實金融界人士對科學認識不深,自然便不會著重海嘯的特性,只是借用海嘯的破壞力來作出比喻。
回覆刪除作出一些補充:雖然「金融海嘯」一詞是英美金融界首先提出,可是這似乎在歐美地區未被廣泛地使用(相比起香港傳媒及民間)。所以博主的推論也不算得上是錯誤。例如看看由世界各地人士編寫的Wikipedia,"Financial crisis of 2007–2008"的全篇內文並無提及過有"Financial tsunami"的稱號。而"Financial tsunami"的redirect page,也是由一名香港的用家(從其編輯貢獻推斷)加上的。
回覆刪除我認同樓上Bute所講﹐「金融海嘯」一詞在歐美傳媒不太流行﹐反而香港傳媒及民間就樂於採用。
回覆刪除不過博主認為「海嘯」來得快去得快所以「金融海嘯」一詞並不貼切﹐我就絕對不同意。「海嘯」可以是單一波也可以是連續很多波﹐而且沒有規定不可以一波高過一波﹐04年南亞海嘯其實也有多過一個波﹐只不過第一個波破壞力最大。
「海嘯」又好﹐「風暴」又好﹐「危機」又好﹐華文傳媒總喜歡將news event改個名。你喜歡叫「環球金融危機」是你的自由﹐我也無意為「金融海嘯」一詞力辯到底。第二波就快殺到﹐還是快些做好準備吧!
回 EGG:
回覆刪除假如「風暴」與「海嘯」相比,筆者也會傾向使用前者。
回 Bute:
回覆刪除謝謝您的補充。事實上筆者在搜集資料時,也曾經翻閱過中英文維基百科,看看「金融海嘯」一詞的使用情況。
回 Alvin:
回覆刪除您的解釋也有道理,而且筆者也同意無論怎樣都好,這只不過是對同一件事的稱呼,實在也不需要各執一詞。而且這篇文章也純屬筆者的個人意見,各位也絕對有權不認同。
睇完呢篇文同各位回覆之前,
回覆刪除我都以為金融海嘯呢個字係香港人發明,
而且我一直都對海嘯呢個講法唔多鍾意,
都唔明點解咁多香港人鍾意用
回 匿名:
回覆刪除其實這都是因為香港傳媒的推波助瀾,才使這個詞語深入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