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香港「o靚模」當道,成為傳媒每日追訪的對象,引起了不少人士的口誅筆伐,其中一個主要被針對的對象就是周秀娜(雖則筆者始終認為年屆24歲的她一點也不算「o靚」)。當中有網友批評她是「大陸妹」,令筆者感到有點好奇。經過筆者翻查資料,原來周秀娜並不是在香港出生,而是出生於潮州,直到10歲才移居香港。亦即是說,周秀娜已經在港定居了14年。居住於香港14年的人,居然還有人覺得不算是「香港人」,究竟「香港人」又應如何定義呢?
筆者及很多香港人一樣都是於香港出生的人士,「香港人」的身份理應毫無備受質疑之處。那麼不是在香港出生的一群又怎樣呢?根據香港法例,外來人士只要在香港住滿七年,原則上便可以取得「香港永久性居民」的身份,擁有香港的永久居留權,並可以享用香港政府提供的各種福利。這些人士居住於香港有一定的時間,相信對香港的生活大致適應,並應該能夠大致融入於其他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之中。以周秀娜為例,無論外觀還是口音均與一般香港人無異,若非刻意翻查其個人背景資料,相信絕大部份人都不會察覺到她並非香港出生。由此可見,這類人士毫無疑問應該被視為「香港人」的一份子。不僅是來自中國大陸的華裔人士,就連其他各種族裔的人士,只要取得「香港永久性居民」的身份,便應該算是「香港人」。
說起「香港人」的定義,筆者也順道批判一下香港人對「新移民」一詞的濫用。香港人提起「新移民」一詞,通常是指從中國大陸來港定居的人士,相反對於其他地方移居香港的人,尤其是來自歐美地區的,則幾乎不會使用「新移民」一詞。儘管當中有一部份「新移民」已經在香港住滿七年,取得「香港永久性居民」的身份,「新移民」的標籤彷彿就是揮之不去般,甚至是他們的子女,也會被冠上「新移民後代」的標籤。筆者認為,這樣的分化態度實不可取。事實上,香港根本是一個「移民社會」,包括筆者在內的大部份香港人,都不是香港原居民的後代,那麼我們又算不算是「新移民後代」呢?
總而言之,有些在香港居住的人士雖然並非在香港出生,但畢竟他們已在香港居住多年,大家理應視為「香港人」的一份子。說回「o靚模」的爭議,批評者當然可以指責她們只懂過份賣弄性感,但假如只是抓著並非在香港出生的一點來嘲諷有關人士為「大陸妹」,筆者認為簡直是無理取鬧,並且相當無聊。
今日一入黎就見到周秀娜張相,仲以為上錯網站添 :P
回覆刪除多口問句,莫非筆者你都係周秀娜fans?
回 匿名:
回覆刪除筆者稱不上是周秀娜的fans,但無可否認的是她引來了絕大部份香港男性的注意,筆者留意她也是正常不過的事。另一方面,「周秀娜」是網上搜尋器的相當熱門的關鍵字,所以筆者也襯襯熱鬧,看看會不會有網民搜尋「周秀娜」而找到這個網誌。
從「新移民」一詞的釋義可以看出香港部分人的崇洋心態(個人認為崇洋是最差的一類種族歧視-歧視自己)!無奈香港人的種族構成實在太單一了(95%華人),甚少機會與不同族裔的人交流,久而久之,便對種族事宜冷感和產生許多「刻板印象」(Stereotype)。而香港的獨特政治、歷史和人文背景亦令「香港人」的定義變得模糊。
回覆刪除本人認為,個人歸屬感是定義「香港人」的最佳方法。例如本人所處的英國有不少華人,在年幼時從內地到香港定居,在香港長大,完成學業後因工作關係來英國定居,並入籍英國。他們雖然已無香港居民身分,但仍視香港為老家,關心香港,在本人的立場來看他們仍是香港人。
回 AC:
回覆刪除閣下的見解也有一定的道理,個人歸屬感這個因素實在不容忽視。
對新移民歧視似乎在近十年還利害了
回覆刪除其實香港一直是移民城市
甚至真有香港人這概念
也只是七十年代起的事
先排打風睇新聞now新聞台有個新記者
叫利君雅
不看樣子真的以為是華人
原來是印巴人但廣東話可流利呢!
莫說是從內地或外地移居來港的人士﹐ 就連一些土生土長的非華裔人士﹐ 儘管他們的廣東話有多流利﹐ 甚至持有回鄉卡和特區護照﹐ 亦難以被主流社會稱為「香港人」。
回覆刪除部份典型「香港人」的特徵﹐ 就是批評中帶惡意中傷和刻薄成份。 而在內地出生的女性﹐ 在這些人的眼中就是永遠和低學歷﹐ cheap ﹐ 雞 (妓女) ﹐ 狐狸精 (二奶) 等扯上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