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在個多月前發表過一篇《南昌站元朗站上蓋減發展密度訴求要知足》,提到西鐵南昌站及元朗站上蓋物業發展項目會縮減地積比,並對有區議員得寸進尺希望能夠進一步減少幢數的要求表示保留。然而,有關要求還是得償所願了。當局決定再一次減低有關項目的規模,減少項目的幢數。筆者雖然未至於要反對,但不得不指出發展密度現已減得很足夠。有區議員現在仍希望再減低規模,筆者開始認為這是過份和不合理了。
南昌站本來擬興建10幢高層住宅、10幢低層住宅及1幢寫字樓,現在改為只興建9幢高層住宅及9幢低層住宅,不興建寫字樓。筆者並不太喜愛這種減法,認為應該要保留寫字樓,以確保發展項目的綜合性,不致於變成一個純住宅項目。假如可以改為8幢高層住宅、9幢低層住宅及1幢寫字樓,筆者認為這會較為理想。至於元朗站由原來9幢住宅減至7幢住宅的建議,筆者則沒有異議,認為可以接受。
然而,有深水埗區議員及環保組織成員仍對南昌站的密度減幅仍不滿意,筆者認為這是有點兒貪得無厭了。今次當局同意縮減發展密度,港鐵公司由於只是擔當物業發展代理人角色,並不會蒙受損失,反而這會為庫房帶來地價損失,有測量師則估計這會使項目減值近22億港元,即是政府將會失去了22億的收入。幸好,當局決定不會改變已經打下的地基樁柱,不再像《啟德公屋地基重建 為環保而不環保》這樣反智地額外多花數億元重建地基,否則政府將會蒙受更多的損失。
看見板主的典型「發展派」論調, 讓我來個典型的「保育派」回應吧!
回覆刪除今天的屏風效應是當年規劃失當的結果, 政府當然要負責修改。區議員從來都是獅子開大口的人, 不過是無牙的獅子, 要再吵吵也無妨, 試問今天還有誰在監督政府施政?
至於地價收入的減少其實是未實現的收入, 所以這筆虛擬的金額根本不能算是「損失」, 要計算的話, 那就要把居民因吸入廢氣而患病的醫療開支等等一併計算, blah blah blah...
回 leochill:
回覆刪除呵呵... 筆者也某程度上同意閣下的「保育派」回應。區議員出來吵吵也是可以理解的,否則居民可能會以為他偷懶了。至於「保育派」常掛在口邊的「屏風效應導致居民付出健康的代價」,也不全無道理,只是這種代價實在難以量化,也未必一定會大於政府的潛在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