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2日星期一

要「有衣食」還須食肆及顧客心態改變

很多香港人都有浪費食物的陋習。有組織最近調查便發現,有八成多受訪者外出用膳時曾經試過吃剩飯菜,但當中只有一成多人會主動要求「少飯」。該組織決定於每月的第一個星期三訂為「有衣食日」,顧客惠顧指定食肆時要求「少飯」,便可享有1元折扣優惠,而飯量則較原來減少三分之一。筆者認為這類型的活動每月只搞一次,就好像「做騷」一樣,根本就難以改善浪費食物的情況,況且這項活動其實對食肆及顧客雙方均是不太吸引。食肆及顧客心態必須要改變,才有望真正解決有關問題。

該組織只能夠爭取到部份食肆每月只有一天才有「少飯減1元」的優惠,很明顯是因為這項優惠對食肆的得益很少。雖然從顧客的角度去想,大家可能會質疑:少三分之一白飯才減1元,如此細微優惠對於動轍30多元的一餐飯根本就缺乏吸引力,彷彿是食肆方面有所得益,可是實際情況並非如此。筆者粗略進行了一次計算:假設每公斤白米的來貨價約9元,以一份白飯200克計算,即使連同直接涉及將米煮成飯的成本,大約也只是2元多。即是說,雖然現時一碟飯很多時都至少廿多元,但當中牽涉白飯的成本連售價的十份之一也沒有。減三分之一飯量便提供一元優惠,對多數食肆來說反而是「蝕底」了,除非個別食肆提供的飯量本身已經特別多,又或者採用了貴價米。可是大多數顧客都不會如此細心地思考,只會直覺地認為如此的優惠根本是微不足道,尤如施捨。因此「少飯減1元」的優惠,其實對食肆及顧客雙方均是兩面不討好。

筆者認為,要減少食肆顧客浪費白飯的情況,更有效的做法應該是將以上的優惠「反轉」:食肆預設的飯量較現時為少,等同「少飯」的份量,顧客想取得「中等」或「加大」的飯量則需要額外加錢。這個方法能夠解決顧客「怕蝕底」的心態,使他們願意按自己的食量購買合適的飯量。雖然這個方法聽起來似乎不錯,可是為甚麼沒有食肆願意這樣做?相信這是因為食肆的一個心結:預設提供少飯的話,很多人將會選擇少飯而不願意花錢加飯(從八成多人吃剩飯可以估計到還有多少人願意加飯?),勢必影響營業額,因此才寧願綑綁式地提供多得大部份人也吃不完的飯來增加營業額。這可以說是輪到食肆「怕蝕底」了。假如食肆能夠拋開以上的成見,便有望能夠令顧客盡量不會浪費白飯。

總括來說,要做到「有衣食」,採用的方式還是其次,最重要還是食肆及顧客雙方的心態均須作出改變,不要過於斤斤計較,才有望能夠做到減少浪費食物。

(題外話:「有衣食」的原意是珍惜食物和衣服,可是大眾似乎只將「有衣食」限定於「不吃剩飯」,卻忽視了珍惜衣服的重要性。難怪現在有不少香港人喜愛瘋狂買衫,穿過一兩次甚至未穿過便將之丟棄了。)

6 則留言:

  1. 我通常會打包
    有時候分量真的不少,足夠吃兩餐=.=;

    不過這應該不易推廣

    回覆刪除
  2. 回 三倍笨蛋:
    假如是酒樓的話,打包還算常見,可是對於快餐店和茶餐廳而言,真是甚少人打包吃剩的東西,尤其是主要只吃剩白飯的情況。

    回覆刪除
  3. 多飯要加錢﹐恐怕民粹議員又會發炮﹐說快餐集團變相加價﹐剝削基層市民利益云云。

    回覆刪除
  4. 回 Alvin:
    呵呵... 假如有議員連快餐集團的經營方式也要規管,真是吃飽飯沒事做了。

    回覆刪除
  5.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回覆刪除
  6. 回 直:
    現代已經不是很多人明白這個道理了。

    回覆刪除

歡迎各位讀者發表意見,筆者會盡量逐一回應。筆者保留刪除任何涉及粗言人身攻擊嚴重離題或其他不當內容的留言之權利,敬希垂注!

為方便交流討論,以及避免被系統誤判為「垃圾留言」,筆者不太鼓勵讀者以「匿名」身份留言。假如在使用「名稱 / 網址」身份留言時,留空網址一欄出現了「網址含有無效的字元」的錯誤訊息,請以半形空格(按一下spacebar)填寫該欄。不便之處,敬請原諒!

由即日起,所有留言需要經過審核,故未能即時顯示


【目前筆者因事暫停網誌更新,期間留言可能需要較長時間才被審核,敬希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