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南港鐵線東段的興建,前黃竹坑邨將用作車廠及發展上蓋住宅物業之用。港鐵公司近日修訂發展藍圖黃竹坑站上蓋的發展項目,決定將絕大部份單位改為平均面積逾千平方呎的大型單位,只有少數單位約為五百多平方呎。筆者認為,作為鐵路車站的上蓋物業,單位平均面積不用建得太大,並對港鐵公司為增加收入而在黃竹坑站上蓋主力興建大單位感到失望。
根據地皮的發展限制,黃竹坑站項目將提供約500萬平方呎樓面,其中約380多萬將用作發展住宅,包含14幢樓高120米至150米(27至38層高)的住宅樓宇,而其中兩成單位必須為面積不超過538方呎的限呎單位。在港鐵公司原先的計劃當中,單位整體數量為4,700個,平均面積818平方呎,當中兩成即940個為限呎單位。然而根據最新修訂,單位整體數量縮減到4,100個,連帶限呎單位也依比例減至850個,而其餘3,850個不限呎的單位,平均面積將達1,047平方呎。
事實上,筆者對其原先計劃的八百多平方呎平均面積已經略嫌有點大。同是港鐵車廠上蓋項目,佔地相若的九龍灣站德福花園,單位面積由562至672平方呎(兩房間隔),平均只是約六百餘平方呎;至於佔地較廣的杏花邨站杏花邨則分為兩期,約四成樓宇的單位面積由556至648平方呎(兩房間隔),其餘約六成則由631至991平方呎(三房間隔),最大的單位剛好未夠一千平方呎。可是,現在黃竹坑站八成單位的平均面積(而不是最高面積)已經達到1,047平方呎,可見其單位面積明顯是比昔日的車廠上蓋項目多出一截。
近年香港的家庭都是以小家庭為主,多數都不會超過四人,選擇入住大型單位都是出於舒適的考慮多於實際的需要。有能力負擔逾千呎的單位的家庭(除非能夠阻止樓市繼續升上去,否則保守估計樓價至少可達一千二百萬港元,要月入逾十萬的家庭才可負擔得起供樓),相信當中很多人都是有車一族,他們是否真的有需要住在鐵路車站的上蓋呢?為何不能夠將鐵路車站上蓋的單位預留給真正需要依賴鐵路代步的一群呢?如果能夠減少單位的平均面積,便可降低置業的「入場費」,讓更多會經常乘搭鐵路的小康之家都能夠負擔得起。此外,在總樓面面積不變的情況下,減少單位的平均面積便可以提供更多的單位,讓更多居民能夠入住,從而為鐵路車站提供更多乘客,使整條鐵路發揮更大的效益。
其實筆者以前甚至提出過,將包括黃竹坑站上蓋的幾塊前身為公屋用途之市區大型地皮,撥出三分之一作居屋之用,但筆者也自知成事的機會渺茫。筆者現在只求城規會能夠否決港鐵公司對黃竹坑站上蓋提出的修訂,使單位的總數和平均面積維持在4,700個和818平方呎,令更多普通的中產人士能夠有機會入住。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歡迎各位讀者發表意見,筆者會盡量逐一回應。筆者保留刪除任何涉及粗言、人身攻擊、嚴重離題或其他不當內容的留言之權利,敬希垂注!
為方便交流討論,以及避免被系統誤判為「垃圾留言」,筆者不太鼓勵讀者以「匿名」身份留言。假如在使用「名稱 / 網址」身份留言時,留空網址一欄出現了「網址含有無效的字元」的錯誤訊息,請以半形空格(按一下spacebar)填寫該欄。不便之處,敬請原諒!
由即日起,所有留言需要經過審核,故未能即時顯示。
【目前筆者因事暫停網誌更新,期間留言可能需要較長時間才被審核,敬希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