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上個月在《大埔龍尾沒有需要興建人工泳灘》,表達過龍尾不用興建泳灘的立場。其後在本月初,環境諮詢委員會還是以6票對5票僅僅通過了有關計劃。昨天筆者在報章及香港獨立媒體,均看到保育人士朱凱迪撰文探討龍尾的議題。最吸引筆者眼光的,是文中提及有人草擬了一個「雙贏方案」:離岸較遠的地方維持人工鋪沙,同時在潮間區興建木橋供人欣賞生態。有人覺得這是「雙贏」,筆者卻覺得這是兩面不討好,無論從支持者還是反對者的角度去看,都未必能夠接受如此的讓步。
該方案是將龍尾變成一個叫做「龍尾沙灘暨海岸教育公園」,希望將人工沙灘及生態公園的兩個元素並存。方案將會把原本長200米的人工沙灘縮短至50米,海邊將會豎立一些類似展板的東西,並於潮間區設有伸出海面的木橋,讓遊人近距離欣賞近岸生態。岸邊仍會鋪沙,但這個人工沙灘不能作游泳之用,頂多只能供人日光浴。(構思圖請按此,來源為香港獨立媒體)
筆者從支持興建人工泳灘的角度去想:泳灘興建的目的,主要是希望大埔區能夠有一個可供游泳的沙灘。一個不能供人游泳的沙灘,意義實在不大。況且會有幾多人真是會專誠走到一個沒人游泳的沙灘做日光浴?因此從支持者的角度去想,保留那50米的鋪沙部份根本就不足以令他們妥協。相反,筆者從反對興建人工泳灘的角度去想:反對人工泳灘的目的,主要是不希望有關工程影響該處生態。可是現在那50米的鋪沙部份,仍會破壞該處的生態。因此,筆者相信未必每名環保人士願意接受這個方案。
筆者欣賞這個方案的原作者在平衡雙方的利益花了不少工夫,只是當看過正反雙方的論據後,根本就難以找到一個同時使雙方感到滿意的節衷方案。與其勉強接受「供人欣賞生態的人工沙灘」這個正反雙方皆不是很討好的「兩不像」方案,筆者認為環保分子應該堅持最初的構思,設立一個以紅樹林生態為主題的「潮間海岸公園」。只有這樣才能貫徹最初反對人工沙灘的原意。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歡迎各位讀者發表意見,筆者會盡量逐一回應。筆者保留刪除任何涉及粗言、人身攻擊、嚴重離題或其他不當內容的留言之權利,敬希垂注!
為方便交流討論,以及避免被系統誤判為「垃圾留言」,筆者不太鼓勵讀者以「匿名」身份留言。假如在使用「名稱 / 網址」身份留言時,留空網址一欄出現了「網址含有無效的字元」的錯誤訊息,請以半形空格(按一下spacebar)填寫該欄。不便之處,敬請原諒!
由即日起,所有留言需要經過審核,故未能即時顯示。
【目前筆者因事暫停網誌更新,期間留言可能需要較長時間才被審核,敬希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