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在上一篇文章提到性別歧視,因此一時興起,想談談香港一個重要的性別歧視案例,就是中學學位分配辦法中,男女分開派位被裁定違反《性別歧視條例》一案了。這個安排是否有性別歧視之嫌,得視乎從哪一個角度看。當局最終取消了男女分開派位的安排,在筆者眼中,這變相是另類的性別歧視,對學習發展普遍較女生緩慢的男生造成不公平,使女生平均來說佔有較多的優勢。而這種不公平現象就造成的深遠影響,並不會即時顯現。教統局於2002年起開始男女混合派位,即是到2009年時,首批學生將會參與大學派位,屆時大家可以比較一下該年與往年成功入讀大學的學生之男女比例,便能夠察覺得到這個改變會造成了多大的影響了。
男女分開派位之所以被認為是性別歧視,原因是這可以造就機會予成績較差的男生,能夠趕過成績比他好的女生,入讀同一間心儀的學校。因為男生與女生位處不同的隊伍,由於成績較好的女生比成績較好的男生為多,女生的隊伍便會出現較激烈的競爭,相反男生的隊伍之競爭相對沒有那樣激烈。例如某一個完全相同的成績,在男生的隊伍仍可排在Top 10%,可能在女生的隊伍已經排在Top 20%了。換句話說,同樣成績的男生,比同樣成績的女生,有更多機會成功選擇心儀的學校。正因如此,不少人認為這樣是歧視成績較好的女生。
可是,從另一個角度看,男女分開派位,反而是為兩個性別的學生提供平等的機會。無論是科學研究還是實際的統計數字,均可顯示出男女的學習發展存有差異,以升中的年齡來說,女生的成績平均來說是會較男生優勝,而這種差距要待年紀大幾年後才逐漸消失。因此,當局實施男女分開派位的初衷,就是要遷就這種差異,務求消除因性別不同而對學生升學機會產生的優勢和劣勢,並確保每間男女校的男女生人數大致均等。包括筆者在內的不少人,皆認同這樣反而才是避免出現造成性別歧視的方法。
實施男女混合派位之後,支持男女分開派位的人士所提出的預言亦一一應現:較多女生被分派至較優秀的學校,而較多男生則被分派至較差劣的學校,因此很多男女校都出現了男女比例失衡現象。這個問題在實施男女混合派位首年確實引起過不少關注,雖然現在傳媒已鮮有提及,可是並非等同這種畸怪現象已經消失,只是大家已經習以為常而已。這樣變相剝奪男生取得較佳升學機會的方式,又何嘗不是另類的性別歧視?
筆者覺得,男女混合派位安排影響深遠。較多女性(相比起男性)能夠接受較優秀的中學教育,而她們所得到的優勢,亦將會一直延續下去,直到將來投身社會的時候。正如筆者在首段提及,大家可以等待2009年大學派位結果公佈時,留意是否明顯多了女性成功入讀大學。假如這個數字與過往相若,這證明是筆者過份憂慮了,否則的話,筆者所指出的深遠影響,就絕對不是危言聳聽了。
最把火的,還是中大適時地提供了「研究數據
回覆刪除」,指男女學習發展一樣...
沒法子,誰叫當時平機會主席都是女人....
回 三倍笨蛋:
回覆刪除除了當時平機會主席胡紅玉是女性之外,時任教統局局長則是羅范椒芬,難怪教統局當時沒有據理力爭去上訴了。
聽到胡紅玉獲委任為行會成員,我第一時間便想起她當年逼使教育署不能再男女分開派位的惡行了。
回覆刪除回 Kilo:
回覆刪除筆者同樣因為這一件事,對胡紅玉的觀感大打折扣,即使外界認為她對民主的立場傾向開明,也拾不回多少印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