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在《2009財政預算案差強人意》中,表示本年度的預算案只是「勉強令人接受」,但外界的評價則普遍較筆者更不客氣了,對預算案「有彈無讚」。筆者相對來說雖然比較客氣,但並非代表筆者認為預算案當中完全沒有問題,譬如筆者於昨日的文章和今日較早時間的文章,便對當局的保就業措施大表不滿了。而接下來的時間,就是筆者對預算案的其他部份範疇繼續「平心而論」。
預算案說要開創更多職位,那些像樓宇維修改善工程等等職位當然是老生常談了,不過最令人側目的,必定是開設「教育年青學生如何正確安全使用互聯網」的職位之建議了,有人更將之戲稱為「上網輔導員」(以往多數是指色情網吧的那些性工作者)。現在年青一輩對資訊科技有充份認識,為甚麼還需要被教導呢?就算說是針對不良資訊,也不是只在互聯網上出現,而且這本來就是學校教師的職責。可見這種職位根本就沒有甚麼存在價值。若果將對象掉轉,改為聘請年青人為中年人士開辦電腦應用課程,至少效益會更大吧?
在經濟方面,預算案提到為了推動債券市場的發展,決定發行政府債券。可是有趣的是,當局還未決定發行債券所得的暫時收益之用途,只是表示不會用於政府日常開支。筆者認為,現時利率處於低水平,理論上不失為一個發債的時機,可是當局今次未經週詳計劃便預早表示要發債,頗有「為發債而發債」的意味。更重要的是,政府尚有大量的財政儲備,通常沒有需要再付出利息以換取更多的資金。假如政府不能為發債得來的資金用作一個合理的用途,倒不如放棄發債,無謂連利息也倒蝕了。
預算案亦提到要拓展會展旅遊,並提到會展中庭通道擴建計劃即將完成云云。可是,即使有關工程完成之後,香港的會展場地仍算是很貧乏,並會被週邊城市逐漸超越。當局實在應該將目光放遠一點,盡快使會展三期的工程盡快落實和上馬,大幅提升展覽面積,才可以為香港會展業的未來提供機遇。
預算案又建議發展第四條工業邨,提供地方發展高增值的工業。現時香港有三個工業邨,雖然香港工業發展難與數十年前相比,但這些工業邨的租用情況尚算滿意,因此筆者覺得要發展第四個工業邨也不是沒有可能。而筆者會建議選址北大嶼山的小蠔灣。該處最初打算像東涌一樣發展為住宅區,但因為北大嶼山的發展大縮水,所以一直沒有任何發展。近年當局提議該處發展物流園,可是最近有傳已被無聲無息地擱置,彷如「八萬五政策」一樣不提及便等如不存在。筆者認為,將小蠔灣發展為工業區,有助為北大嶼山提供可觀的就業機會,使東涌居民不一定要離開大嶼山尋找工作,因而可以成為擴建北大嶼山新市鎮的理由。
環保政策方面,預算案用了較多的篇幅闡述推動使用電動車輛的構思。將電動車輛首次登記稅豁免延長固然是必須要做,但筆者認為最重要的還是充電設施的普及,否則即使將登記稅設為負數也是無補於事。然而,單是政府多層停車場內提供充電設施並不足夠,政府亦應該考慮在未來數年內,開始強制新建的私人停車場必須為至少一小部份的泊位提供該等設施,同時提供誘因使舊有的私人停車場這樣做。當配套漸趨完善之後,政府更可仿效早前推行的更換柴油車輛津貼計劃,資助車主將使用燃油的車輛換成電動車輛,才使推動使用電動車輛的目的收到明顯成效。不過,筆者相信這應該是至少五六年後的事了,短期內難望有任何成績。
而在文化藝術方面,預算案特別有一段提及對粵劇界投放的資源,應該是反擊八和會館主席汪明荃指責政府對粵劇界支援不足的批評了。不過,筆者今日聽到有人在討論預算案時,誤以為是當局今年特別撥出3,300萬元給粵劇界,因此強烈批評政府欺善(小市民)怕惡(粵劇界)。這可以說是一場誤會,因為政府以往每年都會投放大約三千萬元支持粵劇發展,只是之前均不會在預算案特意提及而已。換句話說,粵劇撥款只是增加了大約三百萬,稱不上是明顯增加。
總括來說,如果單從創造就業這個範疇評價,今年這份財政預算案肯定不合格了,但整體而言,在與其他範疇拉上補下的情況下,筆者才有「勉強令人接受」的結論。若果政府不懂得在創造就業這個範疇上「補鑊」,提出一些真正有效幫助現已待業及面臨失業的人士之措施,無論經濟還是民怨定必一直惡化下去了。
其實比起工業邨,香港的貨櫃碼頭會否更需增加?政府上年曾經高調反擊李嘉誠,認為香港有必要在十年內興建十號貨櫃碼頭。但現在,好像連研究都未認真開始,令人極度失望!
回覆刪除順帶一提,本人對李氏認為香港貨櫃碼頭使用率不足,所以廿年都無需要再起的一番言論十分不滿。貨櫃碼頭的使用率極受收費高低影響,而收費高低則由碼頭數量主導。如果香港能有多幾個碼頭,增加競爭令收費降低,香港的貨櫃吞吐量必重上世界第一,而使用率絕不會低於現在。
回 匿名:
回覆刪除筆者也有同感,詳見筆者早前的一篇《香港應盡快興建10號貨櫃碼頭》。現在準備興建新碼頭,香港貨運業尚可繼續支撐下去;相反若果遲遲不落實興建,便等同預先為香港貨運業舉手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