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公開回應「我們未來的鐵路」地區性優化方案諮詢之壓軸項目,就是小西灣線了。小西灣目前有約六萬名居民,地區人士一直爭取將港島線延伸至小西灣,但由於港島線興建之時當局未有發展小西灣的計劃,並沒有預留延長到小西灣的結構,故技術上存在一定困難,加上目前當地的巴士服務尚算方便,因此也有不少人質疑小西灣線的必要性。事實上,觀乎諮詢文件的用詞,當局似乎也傾向不落實小西灣線的計劃。至於筆者的立場,如果真是要興建小西灣線,就要先滿足一個前提——將柴灣公眾貨物裝卸區填海發展住宅,以求為小西灣線提供保證的客源,道理大致等同筆者於2008年探討過的小西灣支線建議。
在2008年的文章中,筆者便建議填平整個柴灣貨物裝卸灣,在其南部設置「柴灣東站」,同時發展車站上蓋物業。這樣做既可為小西灣線提供額外的客源,而更重要的是車站上蓋物業正好可以補貼興建小西灣線的工程開支,令整個項目在財務上變得可行。隨著香港工業式微,貨物裝卸區的使用量大不如此,而且香港島尚有一個貨物裝卸區於西區,相信對物流業的影響極為有限。在柴灣貨物起卸灣發展住宅,亦有助帶動整個柴灣工業區轉型成為住宅區,提供更多市區住宅單位,以滿足置業人士的需求。另一方面,貨物裝卸灣不在維港範圍之內,免受《保護海港條例》規管,填海的阻力自然輕微得多。
正如筆者2008年的建議,大家應該放棄小西灣線必然由杏花邨站或柴灣站出發的既有思維,而將目光放遠到筲箕灣站。柴灣站盡頭受建築物所阻,可行性自然極低,但同時也不見得杏花邨站特別優勝——杏花邨站作為地面車站,其以南的空間有限,無論是往地底走還是另設架空軌道,均存在一定的技術限制,相比之下,筲箕灣站本身為地底車站,新建的軌道可以直接在地底經柴灣東延至小西灣。雖然這樣的定線需要穿山,但定線上比起從杏花邨站出發靈活得多,整體利多於弊。
至於2008年建議提到的「不填海方案」,現在筆者是否還會考慮呢?那個位於柴灣盛泰道及永泰道交界的「柴灣東站」第二選址,至今依然是空地一片,用途一直不明,但可以肯定的是,由於香港郵政總局已落實與國際郵件中心合併到九龍灣的新總部,故在當地興建「香港郵政超級中心」的計劃理應已被擱置。不過,筆者現在卻略嫌該址面積細小,發展出來的車站上蓋物業未必能夠有效補貼工程開支,故填平整個柴灣貨物裝卸灣始終是筆者的首選。
總括而言,筆者會接受在填海興建住宅的情況下落實小西灣線,但其他人又會否同意填海呢?如果最終大眾的共識是反對在柴灣貨物裝卸灣填海,那麼筆者只能以不足成本效益為理由反對興建小西灣線。
(下圖為2008年時繪製的示意圖,綠線正是筆者目前屬意的小西灣線方案:)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小西灣支線建議 - 評深宜論
見到路政署提出諮詢~
回覆刪除http://www.ourfuturerailway.hk/index_tc.html?p=003a
,以及看到作者「脫苦海」的「趣遊樓市」財經專欄~
http://hk.finance.yahoo.com/blogs/tokuhon/%E5%9F%8E%E5%B8%82%E7%B5%90%E6%A7%8B%E5%A4%A7%E9%87%8D%E7%B5%84-%E4%B8%83-%E6%B8%AF%E5%B3%B6%E6%9D%B1-015056128.html
,突然想到一個另類「接駁綫」方案,把將軍澳綫以迂迴的方式延長至杏花村站,把觀塘綫延長至坑口站,把東涌綫延長至調景嶺站,即是:
將軍澳綫變成「寶琳←→坑口←(興建鐵路穿過坑口文曲里公園,及靠近環保大道東邊)→康城←(興建鐵路穿過將軍澳海域及小西灣運動場)→小西灣(興建2個月台在小西灣道花園)←(興建鐵路穿過柴灣道、永泰道及盛泰道)→杏花村(興建2個月台在杏花村車廠)」
,
觀塘綫變成「…←→藍田←→油塘←→調景嶺(接管現時將軍澳綫2個月台)←→將軍澳(接管現時將軍澳綫2個月台)←→坑口(興建2個月台在坑口文曲里公園)」
,
東涌綫變成「…←→香港←→添馬←→會展←→銅鑼灣北←→北角(接管現時將軍澳綫2個月台)←→鰂魚涌(接管現時將軍澳綫2個月台)←→油塘(接管現時將軍澳綫2個月台)←→調景嶺(接管現時觀塘綫2個月台)」
。把小西灣綫和北港島綫一併分配給現有路綫,可為乘客提供更大的方便。但將軍澳綫到時要改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