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5日星期五

再談為何建議香港申辦青少年奧運會

本站目前為止被點閱最多的文章,是筆者於四個星期前撰寫的《香港可考慮申辦2018年青奧運》。也許這是因為觸及到香港申辦2006年亞運失敗的遺憾吧。筆者從不同渠道上收到了一些迴響,其中問及為何選擇青少年奧運會,而不是其他世界級大型體育盛事。既然有讀者有興趣了解更多,筆者也願意深入探討。

在筆者眼中,其他可以考慮的世界級大型體育盛事,還包括世界運動會(與奧運會是兩回事),以及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恰巧2009年世界運動會是由台灣高雄市主辦,而2011年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是由廣東深圳市主辦。這意味著2009年至2011年這三年間,至少有四個大型體育盛事都在香港鄰近城市舉行(包括2010年的廣州亞運及新加坡青奧運)。這四個運動會,都比2009年香港東亞運大型得多了。

回到正題,為何筆者不考慮世界運動會及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呢?先簡單介紹一下這兩個運動會。世界運動會是以非奧運體育項目為主的運動會,用以彌補奧運會的不足,於每逢奧運年之後的一年舉辦。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則是以大學生為對象的運動會,每兩年舉辦一次。這兩個運動會均不屬於奧林匹克運動會家族。

那麼它們的規模如何呢?上屆世界運動會於德國杜伊斯堡舉行,約有3,200人參加。而高雄世運會則會在23個場館進行比賽,主場館可容納55,000名觀眾。上屆大學生運動會於泰國曼谷舉行,約有10,000人參加。而深圳世大運將會在廿多個場館進行比賽,主場館及副場館分別容納60,000及18,000名觀眾。相比之下,首屆青少年奧運會預計約有3,500人參加,會於19個場館進行比賽,主場館可容納30,000名觀眾。由此可見,青少年奧運會的規模較小(而不失國際性),適合作為香港舉辦世界級大型體育盛事的試金石。

除此之外,青少年奧運會屬於奧林匹克運動會家族,較另外兩個運動會有權威性。而且其他兩個運動會已於近期由大中華區城市成功申辦,預期未來多年再於大中華區城市舉辦的機會不大。因此,香港若於未來數年要申辦大型運動會,只有青少年奧運會才會較為適合。

不過,以上提到有關主場館的數據,也反映香港政府對大型體育館規劃的短視:當香港之旁的深圳正在興建可容納60,000名觀眾的場館時,港府仍建議將來的啟德體育館可容納45,000名觀眾。這樣規模的體育館,應付青少年奧運尚可,要應付更大型的運動會便不可行了。香港政府能否目光遠大一點呢?不要令香港的體育設施連深圳也不如呀!

0 個意見:

 
評深宜論 — 主要聚焦香港時事、社會、規劃、交通等議題
本站最佳瀏覽解像度為 1024 x 768 或以上。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No Derivative Works 3.0 Hong Kong License 再談為何建議香港申辦青少年奧運會》及本網誌其他文章均以
共享創意 署名-非商業性-禁止衍生 3.0 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