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超過四年時間興建的啟德郵輪碼頭於日前試業,迎接第一艘郵輪泊岸,過程總算沒有太大的問題,而旅客對其評價也大致傾向正面,其中最大的批評主要在於其位置自成一角,交通安排亦不算便利。筆者認為,這樣的缺憾乃緣自當初規劃興建郵輪碼頭時,只是興建一幢完全用作郵輪碼頭的建築物,而不是一個多元化的綜合發展項目,導致其吸引力遠遜於香港另一個郵輪碼頭——尖沙咀海運大廈。
尖沙咀海運大廈位處市區中心,地理位置固然優勝,但其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其配套設施相當充足,既包含一個龐大的購物商場,上蓋還有數間酒店,亦有數幢寫字樓大廈。至於香港另外兩個跨境碼頭——上環港澳碼頭和尖沙咀中港碼頭,都一樣附設有充足的商場樓面,並於上蓋發展寫字樓,也做到地盡其用的效果。
反觀啟德郵輪碼頭,其配套可謂相當貧乏,只設有一個較小規模的商用面積(2008年當局決定大減其商用面積,筆者當時亦有撰文批評),主要只供郵輪公司及旅行社運作,並只有小量商舖,連一個像樣一些的商場也沒有。此外,啟德郵輪碼頭亦沒有利用其維港景觀優勢,在上蓋興建海景酒店和甲級商廈以凝聚人流,反而設置一個使用率成疑的天台公園,實在是一種浪費。一個沒有商場、酒店和寫字樓的郵輪碼頭,其交通需求僅侷限於郵輪乘客及碼頭職員,加上其週邊也沒有甚麼大型發展,自然也不會有完善的公共交通服務了。除了沒有足夠的交通需求之外,欠缺商業配套同時代表放棄了大量潛在的租金收入,可能令啟德郵輪碼頭遲遲也未能夠回本。
啟德郵輪碼頭的建築物現已大致落成,不能夠再大規模加建樓面面積。當局若果要「亡羊補牢」,就只能從碼頭附近的未發展土地著手,提升其發展密度,興建集大型商場、酒店和商廈的建築群,既可方便遊客,又可提升該處的通勤需求,可以名正言順地加強交通配套。當中一個改善交通配套的建議,就是在跑道末端興建渡輪碼頭——畢竟由郵輪碼頭經陸路來往港島無論是經紅隧還是東隧都要「兜大圈」,相反海路來往港島北岸便具備相當優勢,另外還可為郵輪乘客特別安排來往離島的特別渡輪班次。然而,設立碼頭的前提就是跑道南部要有足夠的發展,才可支持渡輪服務的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