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31日星期四

應全面取消外傭稅

政府決定暫時豁免徵收所謂「僱員再培訓徵款」,即是大家熟悉「外傭稅」,本來想紓緩中產家庭的通脹壓力。可惜政府未有仔細考慮好細節,便倉猝推出,結果引起了很大的爭議。筆者雖算是出自中產階層,但家中並無外傭,外傭稅本與自己無關。可是眼見政府將事情越搞越糟,筆者也想在此表達一下自己的意見。

先回顧一下外傭稅的歷史。政府在2003年開徵外傭稅,為僱員再培訓的支出提供一個收入來源。而且為了避免外傭的僱主強烈反對,稅項並不是外傭及僱主一人一半,而是將外傭的每月最低工資調低400元,然後向僱主徵收400元外傭稅,即是變相由外傭全數付出。其實這樣的安排並不能怪責政府,外傭的不滿,總好過身為香港市民的僱主的不滿,外傭便無可避免地成為這項政策的輸家。

現時政府宣佈暫時豁免外傭稅,但得益的並非外傭本身,而是他們的僱主。當年這個稅項是由外傭的每月最低工資收取,現在卻並非將他們最低工資提高,對外傭是很不公平的。另一方面,雖然僱主帳面上並沒有額外支出,可是名義上外傭稅是由他們付出的,亦使他們感到不滿。可以說,外傭稅的安排是兩邊不討好。

至於外傭稅的用途,也是值得商榷的。僱員再培訓並非一件壞事,但是否真是有需要以開徵外傭稅的方式補貼?僱員再培訓局就是因為有足夠財源,最近也開始「撈過界」,將受助年齡降至15歲,變相與職業培訓局競爭了。既然外傭稅已經不是只補貼僱員再培訓,已偏離了設立稅項的原意,實在有需要檢討其存在價值。

筆者認為,既然現在政府宣佈暫時豁免,何不做多一步,全面取消外傭稅?外傭每月最低工資亦應回復到2003年的水平,還外傭公道與尊嚴。

2008年7月30日星期三

應加印奧運紀念鈔遏止炒風

中銀香港發行的奧運紀念鈔,引起了「全城熱潮」。不少人排完隊後再排隊,不斷領取換鈔憑證,再轉售圖利。特別版的奧運紀念鈔,更動轍炒至數千甚至過萬港元。今次發行紀念鈔,最大的得益者必然是炒家。紀念鈔大多落入炒家手中,真正想將之留為紀念的小市民自然大受影響,沒有時間排隊的便只好以不合理的高價向炒家購買。

筆者覺得今次的發行已經有點變質。紀念鈔票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其紀念意義。發行者應該在這段期間盡量滿足收藏者的需求,以避免現在連奧運還未正式舉行便已搞到「奇貨可居」。另一方面,現時排隊先到先得的方法亦有問題,造就了現時不少人排完又排不停轉售圖利的情況出現。沒有時間排隊的市民,也只能望鈔輕歎。而且製造了連續多日的大排長龍,背後目的就是製造奧運熱潮嗎?筆者認為最理想的銷售方式,就是好像新股認購一樣,每人可在指定時間提出認購申請,然後再抽籤分配。較有紀念價值的紀念鈔也許不能做到每個申請者都有一套,需要抽籤決定,但一般的紀念鈔可盡量做到每個申請者都有至少一套。這可免除排隊的不便,也是一個較公平的安排。

事到如今,筆者提出的認購方式已經不能於今次實行,只希望以後有同類情況下採用。至於今次的奧運紀念鈔炒風,最有效的打擊方法,當然就是加印了。假如當局決定加印,炒家認為無利可圖,便不會再炒賣,屆時便可惠及真正希望能夠收藏紀念的市民了。

2008年7月29日星期二

中環新海濱城市設計研究之我見

香港規劃署自今年4月展開的「中環新海濱城市設計研究第二階段公眾參與」,已於本月中結束。筆者對這個研究一直關注,並曾經提交過一些意見。筆者希望藉這個平台與大家分享自己的這些意見。

一號及二號用地的商業用地,本人認為同時發展酒店及辦公室較只發展辦公室可取,但對建議的高度仍有不滿,希望該兩座建築能夠與三號用地的建築相若。而且希望碼頭加建頂層作零售餐飲用途的建議,能擴展至二號及三號碼頭,使它們與四至六號碼頭一致。

三號用地方面,園景平台較小會較為可取,因為這會盡量避免遮擋景觀。而且筆者也很喜愛概念A中九至十號碼頭前地的廣場。不過,筆者認為有需要設立一條地下通道,由皇后像廣場及中環站直通碼頭一帶,並設立自動行人道,方便市民往返兩地。

四號用地方面,筆者認為較少建築會較好,沒有甚麼其他意見。而五號和六號用地,就是筆者最不滿意的地方。筆者實在不能明白為何「藝術及文化區」需要三幢13至17層高的獨立建築物。筆者反建議在該處的部份用地建一中型劇院,其餘用地用作露天表演場地,才切合「藝術及文化區」的需要。不過,筆者也不反對將用地改作其他用途,例如政府或非牟利團體的辦公室,或者甚至改作酒店之用,但高度與現在的高度限制相若。至於海邊,筆者建議加入一些酒吧及特色食肆,使該處即使在晚間仍然熱鬧。而七號用地的海濱長廊,筆者認為都市公園的設計較為實際。

至於重置皇后碼頭及舊天星碼頭鐘樓的意見,筆者有機會將會在另文探討。

2008年7月28日星期一

對尖沙咀巴士總站遷離天星碼頭以興建廣場的關注

香港政府計劃將九龍尖沙咀天星碼頭對出的巴士總站遷走,並在原址興建一個露天廣場,預計於2012年落成。對於尖沙咀巴士總站遷離天星碼頭以興建廣場,筆者認為是多此一舉。

首先,尖沙咀巴士總站一直配合尖沙咀天星碼頭,方便市民轉乘巴士及渡輪往近港九兩地。把巴士總站搬到尖東,即是將這種關係割裂。即使日後安排接駁巴士,乘客也要轉車多一次,也是於事無補。正所謂「唇亡齒寒」,巴士總站搬走了,最大受害者就是天星小輪及其日常使用的乘客。況且,遊客到香港,大多是希望參觀香港的特色。現在又建一個人工設計的廣場,有沒有考慮過是否遊客想看到的東西?香港已有一大堆相似的廣場,為何又必須要再剷除尖沙咀巴士總站再建一個?

為此,筆者反對有關興建廣場的決定。若政府堅持興建廣場的決定,筆者有兩個方案,依照優先次序如下:

方案一:廣場位置興建一個上蓋,室內保留整個公共交通交匯處,其上蓋平台設立廣場。這樣的方案可保持現有巴士及渡輪唇齒相依的關係,使這處不致於淪為遊客專區。這既可滿足政府興建一個遊客廣場的野心,也不會對依賴此處交通的升斗市民構成不便。相信這會是一個雙贏的方案。

方案二:若政府堅持不保留巴士總站,不同意方案一的建議,可在保留原有尖沙咀天星碼頭的前提之下,於尖東永安廣場(毗鄰尖東巴士總站及港鐵站)對出興建新天星碼頭。這樣的方案可使尖東成為新的交通樞紐,方便市民轉乘巴士、鐵路及渡輪,回復1975年前尖沙咀火車站的便利交通。原有的尖沙咀天星碼頭保留下來,除了可保留「維港天星遊」這類針對遊客的航線,室內也可改裝成為維港博物館或渡輪博物館,成為另一個旅遊景點。

筆者早前在政府諮詢時曾反映過以上意見,可惜孤掌難鳴,政府並未有考慮過這些建議。然而,筆者的建議並非無人和議。早前筆者在香港獨立媒體一篇文章的回應提及以上建議,便得到一些人的認同。而且,筆者在該站亦看到一個轉載消息,原來有人正在發起「反對遷拆尖沙咀碼頭巴士總站」的行動,並正式收集簽名中。筆者很高興看到有些人與自己一樣關注巴士總站的遷拆問題。雖然筆者錯過了上星期的簽名活動,但這個星期必定抽空支持。

相關連結: 《又來一個廣場》,葉蔭聰

2008年7月27日星期日

有條件推行強制停車熄匙

近日有一名駕駛九巴非空調巴士的司機疑因中暑不適送院,間接使強制停車熄匙的問題再度備受關注。環境局長邱騰華曾於本月中表示,希望強制停車熄匙的措施可在未來一年出台,但現在恐怕要取得運輸業團體的支持更加困難。

筆者是傾向支持推行強制停車熄匙,畢竟這實在有助減低空氣污染。然而,香港位處亞熱帶地區,夏天尤其炎熱,要在酷熱環境下停車熄匙關掉空調,筆者認為是不設實際的。在數個月前的停車熄匙諮詢中,筆者便指出最低限度也應在酷熱天氣警告生效時予以豁免,並可在警告取消後15分鐘內設緩衝時間,讓駕駛者有足夠時間知道警告已取消。當然,以「酷熱天氣警告生效」為準則是筆者的最低要求,假如有需要,可以將標準降低到「室外氣溫攝氏26度或以上」,但這樣便代表減少了停車熄匙的效用。

總括來說,筆者認為應在大部份時間推行強制停車熄匙,但有需要在炎熱的天氣時予以豁免,而具體細節便留待社會討論吧。

2008年7月26日星期六

應停輸中國大陸的活雞,改為只由本地農場提供

政府希望全港大部份雞檔交回牌照,結果雖然未如政府的85%目標,但已有72.4%願意退牌。筆者居住的南區成為「重災區」,僅存一個活雞檔。現在政府將交牌申請延長兩個月,相信屆時要達到八成半的交牌標準並非難事。

筆者認為,既然全港將會僅剩餘約70個活雞檔,應該索性停止輸入中國大陸的活雞,只須由本地農場應付需求便可。香港有些具規模及投資甚大的雞場,當中一些更涉及香港的科研心血,例如「嘉美雞」。既然活雞零售點大幅減少,政府無謂再繼續從大陸引入活雞與香港的活雞競爭,保障本地雞農的利益。而且活雞在長時間的運輸過程中,亦有機會感染病毒,由本地提供活雞便可以減低這個風險。至於現時的大陸活雞,可以改為以冰鮮雞的方式輸入香港。由於屆時不少活雞檔會改為冰鮮雞檔,因此市場應能夠消化這些冰鮮雞的供應。

2008年7月25日星期五

的士短程加價合理

交通諮詢委員會最近通過建議,市區的士未來會實施「短途加、長途減」的調整收費方案,起表價會由16元加至18元,9公里內每次跳表由1.4元加至1.5元,其後則減至1元。這與筆者的理念相近。的士短程加價,可確保司機有穩定的基本收入;的士長程減價,則可吸引長途客乘搭。這兩方面均對的士司機的生計有正面的幫助。筆者對交諮會的建議基本上支持,只是略嫌保守了一些,可以有更大刀闊斧的改動。

早前政府對的士營運檢討展開諮詢,筆者亦順便就的士收費結構提供了意見。現時市區的士首2公里16元(之前是15元),其後每0.2公里1.4元。筆者大膽建議,將基本收費改為「首3公里24元」,使每程的最低消費提升50%。其後的6公里每0.2公里1.5元,這樣交諮會的建議相同。但不同的是,筆者建議更進一步,由兩層結構改為三層結構。具體來說,在收取1.5元的6公里後,之後的6公里每次跳表收1.2元,再之後收0.9元。這可以更進一步地貫徹「短途加、長途減」的理念,使長途的收費更廣為乘客所接受。

2008年7月24日星期四

2008香港書展後感及幾點建議

今日筆者剛逛過香港書展。選擇這一天的原因,是因為筆者以為這天會是最少人:昨天為開幕日,必定有很多人先睹為快;星期五、六、日的週末時間,也一定會有很多人;而最後的星期一、二,則會有人多人「掃平貨」。也許是筆者判斷錯誤,又或者是大家都這樣想,因此今日仍然非常多人。逛完今次書展後,筆者欲提出數點建議。

首次,入場過程確實有改進的空間。筆者於上午入場,要先到近海港中心及鷹君中心的平台一帶排隊,很不容易才到了港灣道入口,然後進場購票。這本來不是太大問題,可以接受。不過筆者仍有三點建議:首先是應該為持正價票的長者,容許他們經中環廣場及會展廣場辦公大樓直接前往港灣道入口,而不是要他們在超過200米外的地方跟大隊排。當日天氣酷熱,筆者看到有長者排隊排得很辛苦,如果為他們安排較快捷的通道該可接受。第二,希望特價票能夠安排在場外發售,可以減少上午的輪候時間,讓參觀者更快入場,並減少售票人員的工作量。第三,希望能夠增設一種可供發售的VIP通行證(售價可定於150元),讓一些想無限次進入會場的參觀者可以使用專用通道入場。現時會方已經有一種類似的「超級書迷證」,但這是非賣品。會方實在可以將這類通行證限量發售。

憑票入場後,基於人潮的分流措施,儘管很多參觀者都不是去5號展館「兒童天地」,但會方仍安排大眾先到5號展館,但大部份人隨即便使用通往1號展館的通道,令參觀者有「行迷宮」及「遊花園」的感覺。此外,雖然較少人會想先到2號展館,但似乎由5號展館或入場處前往2號展館時,必須先經過1號展館,使本身已很多人的展館更多人。筆者明白下年曾展擴建完成後,會使參觀者更方便,但也希望下屆不會有如此擾人的安排,並務求使參觀者能便捷前往自己想參觀的展館。除此之外,筆者亦希望下屆的通道會較寬敞,攤位的面積會較大,因為今屆真是很擠逼。而且希望場館週邊能夠設置一些座椅,讓參觀者可以坐下休息,因為筆者曾不止一次目睹有不少參觀者在一旁倦極而坐,結果被保安員驅趕。

還有,在展覽時間方面,實在應該考慮延長,以便分流參觀者,例如從10:00至22:00延長到09:00至23:00,並恢復前一屆於週五六晚延長至02:00的安排。此外,香港書展似乎已變成了一個賣書嘉年華,對象過於側重消費者而忽略了業界人士。因為,建議會方可在正式展期前加設一天業界人士參觀日,以便業界人士洽商書籍版權交易等事宜。

2008年7月23日星期三

沙田有需要這樣藝術化嗎?

位於沙田新城市廣場的城市藝坊(City Art Square)於今日啟用。雖說設立的目的是為了迎接北京奧運的香港馬術項目,但藝坊似乎是多件現代藝術作品的大雜燴,與奧運或馬術的關係大多也不太明顯。

城市藝坊原址是一個平平無奇的公園,加入這樣多的現代藝術作品,無可否認為該處添加了藝術氣息。可是這樣多的藝術作品,筆者總覺得這是沒有需要的,並認為一下子放這樣多是一種浪費。沙田這個地方只是一個新市鎮,並非一個以藝術而吸引遊客到訪的地方。在市中心一帶的廣場放兩三件藝術作品尚可接受,現在放如此多的藝術作品是「造作」,不但每件藝術品的相關性甚少,更與週邊社區格格不入。筆者也質疑經常來到該處的人,有多少是懂得欣賞這些藝術品呢?據聞這個藝坊花費了超過7,000萬元興建,筆者認為並不值得。即使要打做一個藝術地標,沙田也非合適的選址,相反未來的西九龍或灣仔新海濱相對來說會更合適,至少附近也會有以文化藝術為主題的建築。

2008年7月22日星期二

填海不是罪惡

昨天一文提到了灣仔的填海工程,令筆者想到早幾個月之前,該填海計劃就是因為保護海港協會提出司法覆核而延誤,所以現在才再到區議會爭取支持。筆者早前曾就此議題進行過演講,現將講辭在此分享。講辭為清楚表達立場,確實激進了一些,恐怕反對填海人士看完之後要冒火三丈。但由於文中的確是筆者的心底話,故也不怕在此張貼。

「早前新聞提及,灣仔的填海計劃又再受到保護海港協會提出司法覆核,結果香港政府又一次輸掉官司,使灣仔填海計劃無可避免地受到阻滯,更加會影響中環灣仔繞道、港鐵沙中線和北港島線等基建的發展計劃。有人會因為這則新聞而覺得好開心,因為可以阻止政府進行填海工程。可是填海這回事真是如此討厭麼?真是百害而無一利麼?沒有錯,填海當然有不好的地方,的確會對海港構成少量破壞,但凡事總會有正反兩面。有些人在盲目反對填海的同時,究竟有沒有想過填海對香港的貢獻呢?

首先,香港本身受到地理環境的限制,令可以用作發展的平地實在少之又少,因此自從1841年開埠以來,政府一直進行了不少填海工程。根據土木工程拓展署的資料,香港的填海土地已經超過67平方公里,佔香港總面積超過6.5%。時至今日,香港很多繁華的地區,其實也是靠填海來取得土地發展,例如香港島的電車路以北的中環、灣仔、銅鑼灣,九龍的尖沙咀東、西九龍等等,另外亦有不少重要建築物以及地標,均座落響填海區度,包括香港國際機場、國際金融中心,以及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等等。由此可見,填海對香港城市規劃發展有重大的影響。假如香港從來也未填過海,恐怕也很難發展得像現在般繁榮了。

而且,填海工程為香港帶來了不少就業機會,尤其是建築業。無論是填海造地,還是在填海地上面起樓,均需要大量的勞動人口。這些就業機會,也曾經養活了不少香港市民。另一方面,填海工程其實亦可以美化海岸線,改善沿海景觀。例如以往中環海邊甚少休憩設施,但當將來中環海濱長廊落成之後,可以讓香港市民更加親近海港,享受海邊的休憩設施。

聽過上面的理據,大家應該可以看到填海這回事並不是好像某些人士講得這樣壞,填海本身其實對香港有不少的益處。而且其實政府近年都收回了很多填海計劃,盡量做到有需要才去填,但就是因為要與環保組織討價還價,令到香港不少規劃都要一再延誤,例如前啟德機場一帶的土地,因為填海爭議而丟空左接近十年,直到去年政府讓步接受不填海,爭議才總算平息。又以灣仔填海工程為例,環保組織再一次為了阻礙政府填海工程,便與政府對簿公堂,自以為是「為民請命」,但完全不理會填海工程延誤對香港究竟有甚麼影響。根據政府的評估,如果在填海區上面的中環灣仔繞道,不可以照原定計劃於2016年之前通車,那麼塞車的情況將會繼續惡化,屆時繁忙時間乘車由上環往銅鑼灣,便會由只需要5分鐘增加至45分鐘。

某些人士只是懂得一味「保護海港大過天」,有沒有想過這次填海的意義呢?至於有人聲稱,是制止政府填海後會將土地拍賣賺錢而反對填海,我覺得這點更不合理。既然政府已經承諾不會這樣做,為何還要質疑呢?萬一政府填海之後真是賣地,那時才告上法庭也未遲吧?用不著現在就阻止填海,影響其他基建的落成時間吧?

總括而言,我固然同意過份的填海是不可以接受,但是有充份理據而對社會有重大利益的填海計劃,實在不應該被人盲目地反對。填海絕對不是罪惡,又何必要一刀切反對呢?」

2008年7月21日星期一

區議會支持中環灣仔繞道有何不對?

筆者最近看到了一篇文章,直指區議會很多時都「製造民意」。文章提到灣仔區議會動議「促請政府正視灣仔區日益嚴重的塞車的問題,從速興建中環灣仔繞道」,結果在11票贊成、1票棄權下通過,然後該作者便指責這是區議會製造民意,並對中環灣仔繞道大加鞭撻。

閱畢那篇文章,筆者真是有點看不過眼。真是想反問該文作者,能夠肯定「反對興建中環灣仔繞道」是民意主流嗎?還是只因區議會的表決不合己意,便將之貶斥為「製造民意」?他們當中很大部份是由民選產生呀!而且現在填海只是為了建路,而非為了取得更多商業用地,為何還要反對?反對填海也要有一個大眾信服的理由,而不是一味盲目一刀切去反對。

其實只要政府保證不將填海地建商廈,筆者反而會較喜愛原先填海更多的方案。至少這可以提供更寬闊的海濱長廊,以及修正銅鑼灣避風塘及灣仔貨物裝卸區內死角的一潭死水及過份人工化的海岸線的問題。可是在反對填海者將填海視為萬惡不赦的思維下,現在社會只會以面積最小的填海方案為目標,而非最理想的填海方案為目標。筆者對此實在感到可悲。

2008年7月20日星期日

打造港島超級海濱長廊:香港仔至小西灣

一直以來,筆者都聽到不少東區人士建議,在東區走廊底下加設海濱長廊,可惜政府一直充耳不聞。其實不單東區,其他港島區人士也曾有其他海濱長廊的建議。例如西環一帶的居民便提議將西區副食品批發市場搬走,以便在沿岸興建海濱長廊。就連南區,都曾經有一個稱為「夕陽海岸」的建議,沿4號幹線堅尼地城至香港仔段興建步行徑。

筆者認為,假如政府有心推動及支持,要落實這些計劃並非不可行。屆時這條港島超級海濱長廊,便可以由香港仔漁人碼頭出發,沿港島西岸步行,觀看東博寮海峽的景致;到了堅尼地城一帶,可遠眺一下昂船洲大橋的雄姿;再步經中環灣仔的海濱長廊,享受鬧市中的綠洲;然後在東區走廊下的小徑上漫步,與對岸的啟德都會公園互相呼應;最後步至小西灣,欣賞藍塘海峽的景色。由香港仔沿海邊步行到小西灣,現在當然是不可能的事,但筆者衷心希望終有一天能夠實現。

2008年7月19日星期六

開張了

「評深宜論」今天開張了。這是筆者第一個專門用作撰寫評論文章的網誌,內容主要會以香港為主,多數會是時事,也會有一些並非近期熱門話題的文章。敬請各位多多指教!

關於本站

「評深宜論」是一個網誌平台,主要聚焦香港時事、社會、規劃、交通等議題,於2008年7月20日開始運作。本站會定期發表評論文章,內容主要環繞香港的大小話題。文章題材會以規劃、交通等議題為主,社會、民生等議題為副,以中立持平的筆觸,為各種議題平心而論。

筆者的話

歡迎到訪本站!本站除了有一些坊間常見的一些政論文章之外,亦是香港少數較專門探討規劃、交通話題的網誌。筆者並無修讀任何工程或建築課程,對規劃的關注也純屬只是作為一個普通市民的觀感。更重要的是,筆者也不希望所謂保育人士騎劫民意,使香港的城市發展被阻窒。筆者坦白表明,支持適量的填海,也支持合理的發展規模,對於所謂保育人士的盲目反對填海及大規模發展感到有點反感。另一方面,筆者亦不是所謂的巴士迷或鐵路迷,對車輛型號也完全不認識,而對交通的關注,亦主要是從一個使用者的角度去想,因此主要是對交通路線的定線最感興趣。

筆者在這個網誌發表的雖然只是一些個人意見,但也十分歡迎各位賜教及分享自己的觀感,以收集思廣益之效。

留言須知

歡迎各位讀者發表意見,筆者會盡量逐一回應。筆者保留刪除任何涉及粗言、人身攻擊、嚴重離題或其他不當內容的留言之權利,敬希垂注!

為方便交流討論,筆者不太鼓勵讀者以「匿名」身份留言。假如在使用「名稱 / 網址」身份留言時,留空網址一欄出現了「網址含有無效的字元」的錯誤訊息,請以半形空格(按一下spacebar)填寫該欄。不便之處,敬請原諒!

廣告商

本站目前由以下廣告商提供廣告: 如欲於本站刊登廣告或進行其他宣傳事宜,歡迎直接與筆者聯絡。本站也樂於為合適的慈善團體進行免費宣傳,有意者亦歡迎聯絡。

相關資源

其他資訊

訂閱網址

專頁網址

手機應用程式

聯絡方法

  • 電郵:E-mail

版權聲明

評深宜論所載的所有文章,均以「共享創意 署名-非商業性-禁止衍生 3.0」授權條款釋出。根據條款,您可自由分享本站之內容,惟需遵照下列條件,包括標示作者姓名及原始來源、不得用作商業用途,以及不得改變、轉變或改作其內容。有關條款全文,請參閱: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nd/3.0/hk/deed.zh_HK

本站亦歡迎在不違反以上條款的情況下,以網摘或連結的方式分享本站內容。

轉載圖片之版權

文章所附上的轉載插圖,均會列出圖片來源,當中大部份來自維基媒體共享資源(Wikimedia Common)的「共享創意」或「公共領域」圖片,另有小部份以「合理使用」原則使用各機構團體(或其所舉辦的活動)的標誌。如版權持有者不同意本站使用圖片,歡迎聯絡筆者請求移除。

免責條款

評深宜論並不保證任何刊載於站內的對外連結的內容所涉及之正確性、可靠性、著作權歸屬、合法性或正當性,並不會對此負上任何責任。對於由廣告商或第三方刊登於本站之廣告、資訊或要約所提及之任何產品、資訊或資料,本站亦不負上品質保證或其他任何責任。

私隱政策

評深宜論(下稱本站)重視用戶的私隱,因此制訂此私隱政策。本文將列出本站會收集哪些個人資料,以及本站如何運用這些資料。本站絕不會將閣下的資料賣給第三者。

網站瀏覽紀錄

本站會透過Google的Google Analysis等途徑收集有關網站瀏覽紀錄的資料。這類資料包括閣下的互聯網協定位址(IP Address)、使用的瀏覽器、造訪網站的時間,以及閣下瀏覽過的網頁。本站會分析這些資訊以了解使用者的使用狀況。本站不會利用這些資訊在其他的用途上。

Cookies和Web Beacons

本站本身並不使用Cookies來儲存資料。然而,與本站合作之廣告商(例如Google的Google Adsense)會使用 Cookies或Web beacons(網站信標)來獲取一些閣下的資訊,包括閣下的互聯網協定位址(IP Address)、使用的瀏覽器、造訪網站的時間,以及閣下瀏覽過的網頁等等。這類技術大部份是用來提供閣下適當的區域廣告 (例如提供與香港有關的廣告給香港的使用者),或是依照閣下的喜好來提供相關的廣告(若閣下常看旅遊網站,閣下就可能常看到跟旅遊有關的廣告)。

閣下可以從瀏覽器設定中選擇拒絕或是只允許某些網站的Cookies。閣下也可以由防毒軟件中作出這些設定。不接受Cookie將不會影響閣下瀏覽本站的效果。不過,這可能會影響到閣下會看到哪些廣告。

查詢及建議

如有任何查詢及建議,歡迎與本站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