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對九龍西站稱為柯士甸站」網上簽名運動》中,有讀者為港鐵車站命名提出了一些觀感:「有的引起爭拗,有的充滿疑團,有些又成為不時聊天的話題,令人啼笑皆非」,筆者也有同感。而港鐵車站的名稱,算是與香港市民的生活息息相關,一個站名甚至有能力取代原本的地名。為了探討一下港鐵車站名稱,筆者決定開始一個「港鐵站名趣談」系列,討論一下一些港鐵車站的命名。
本篇將會談論一下港鐵公司不用現成地名作為站名的現象,主要是回應之前讀者「直」提到:「筆者在上一篇文章提及渡船角或官涌,令我聯想起...為何叫樂富站而不叫橫頭磡站?彩虹站不叫牛池灣站?為何陰澳 Yam O 要改名為欣澳 Sunny Bay?是否所有被一致認為『冇咁好聽』 的地名都要行埋一邊?開口埋口『痾屎』 的柯士甸又好聽咩?」
先談談樂富站和彩虹站,它們的共通點,就是都是「修正早期系統」第一批通車的車站,而且都是不以現成地名而以公共屋邨的名稱作為車站名稱。「彩虹」的名稱出現得較早,於1967年的最早期方案已經見到,取名自1962年落成的彩虹邨。可是,其時現在的樂富站是名為「老虎岩」,為當時該區的地名,也可指以該地名命名的「老虎岩徙置區」。後來香港政府順應當地居民的要求,將「老虎岩徙置區」改稱「樂富徙置區」(其後重建為樂富邨),「老虎岩站」才變成通車時的「樂富站」。
筆者對於以公共屋邨命名車站的做法表示理解。彩虹邨乃當時牛池灣最大規模的建築群,也是當時計劃興建彩虹站時的主要服務對象(坪石邨於1970年才落成,規模亦較小),使用「彩虹」一名作為車站名稱尚算合理。而「老虎岩」方面,地鐵公司決定跟隨政府,改用「樂富」一名,使車站明顯變成以徙置區的名稱命名,道理與服務彩虹邨的彩虹站一樣。至於「橫頭磡」這個地方,其實是位於「老虎岩」的北部,與車站位置有一段距離,因此不使用這個地名不見得是地名本身的問題。
不過無可否認,彩虹站和樂富站使「牛池灣」、「老虎岩」及「橫頭磡」這三個地名使用率大減。「牛池灣」還好一些,因為有「牛池灣文娛中心」的存在,而且「牛池灣」廣義上亦可包括坪石邨一帶(若叫「彩虹坪石邨」便顯得有點怪異了)。「橫頭磡」地區則一般被視為「樂富」的一部份,「橫頭磡」一詞變成與「橫頭磡邨」同義。而「老虎岩」的地名幾近湮沒,只有中華電力於該區的變電站仍堅持使用「老虎岩」這個地名。由此可見,港鐵站名對車站週邊的地名有著相當的影響力。
總括而言,樂富站和彩虹站的命名,「好聽」有機會是其考慮因素之一,不過筆者認為,地鐵公司選取這些名稱,主要原因還是以主要服務對象作為車站命名的準則。其後港島線的「太古站」不以「康山」為名,「杏花邨站」不以「白沙灣」為名,也是一樣的道理。
至於「欣澳站」為何不以「陰澳」為名,便是另一個故事了。筆者於另文再詳細評論。
5 個意見:
講起「杏花邨站」的命名﹐不得不提它有一個特點﹐就是「杏花邨」是「杏花邨站」的上蓋物業﹐車站通車比屋苑落成還早﹐其他以屋苑/屋邨命名的車站﹐例如文中提及的「樂富」﹑「彩虹」和「太古」﹐還有「美孚」﹐屋苑/屋邨都是落成一段時間才有地鐵站。
回 Alvin:
謝謝您的補充。「杏花邨」為地鐵公司發展的車站上蓋物業,「杏花邨站」基本上就是為杏花邨而設的,所以情況自然便與「樂富」﹑「彩虹」和「太古」不同了。
還有說起美孚站,地鐵公司本來是以「荔灣」這個地名作為美孚站的站名,後來才改為以「美孚新邨」這個私人屋苑為名改作「美孚站」,成為香港首個以私人屋苑為名的地鐵站(樂富、彩虹等則以公屋為名),也是地鐵公司棄地名而取物業名作為站名的一個明顯例子。
感謝凱文特別撰文跟進,讓大家都可以知多一點點。
拜讀您的文章後,我也因此而對於這些香港文化「歷史」認識得更多和更深入呢!
同時間,我也很佩服您能夠掌握到那麼鉅細的資料,譬如有一個變電站是使用「老虎岩」這個地名,你都知悉並能寫出來。
很期待往後的「港鐵站名趣談」單元。
回 直:
謝謝您的讚賞。至於有一個變電站仍使用「老虎岩」這地名,筆者也並非親身視察過,只是從維基百科的一張相片中看到。維基百科的文字內容通常只能相信七八成,一般需要查閱其他資料佐證,但相片則至少可以相信九成九,畢竟相片極少機會被造假。
個變電站依家仲叫緊老虎岩變電站( ̄∇ ̄)
利申住樂富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