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來的新年快樂!筆者也想不到隔了這樣久才發表新文章。無論如何,筆者不得不承認自己已經沒有過去的熱誠,故此現時的寫文頻率已經降低至「想寫才寫」,意味著以後可能一個月才有數篇文章出現,而且一些需要花很多心機去準備的內容(例如本來打算準備的2009年香港規劃及交通大事回顧)亦甚少機會出現了。回到正題,2010年伊始,一個新名詞忽然「熱爆」香港傳媒,這個詞語就是所謂的「八十後」。這幾天的報紙,港聞版固然必定出現,而那些專欄文章及評論文章更是每十個至少有七八個都會談及。筆者雖然是1980年代出生的一代,可是對這個大陸味甚重的「八十後」一詞卻十分抗拒。
「八十後」一詞在香港忽然流行起來,相信是始於2010年元旦大遊行。部份廿多歲的參與遊行的人士,開始被傳媒冠以「八十後」之名,並且成為遊行的主要焦點,彷彿給人一種甚少中年及老年人士參與遊行的錯覺。隨後,一批反對興起廣深港高鐵香港段的青年人士,發起了「五區苦行」及「全民BIG爆立法會」等抗爭運動,亦被傳媒冠名為「八十後反高鐵青年」。筆者亦很奇怪反高鐵青年也接受「八十後」這個標籤,畢竟「八十後」一詞背後其實是有特定的含意。
「八十後」這個詞其實是來自中國大陸,雖然照字面解釋是「八十年代之後出生」的一代之簡稱(大陸很喜歡創造簡稱),但所指的其實是「改革開放加上一孩政策推行後出生」的一代。相比起上一代人,大陸的「八十後」成長的環境富裕得多,加上又沒有兄弟姊妹,所以通常會被嬌生慣養,亦缺乏了如上一代被社會的磨練。
現在香港傳媒不理香港與大陸文化的差異,胡亂將「八十後」標籤香港一班願意走出來抗爭社會不公義的青年,真是可笑。更可惜的是那班青年亦竟然自稱是「八十後」。筆者情願套用本地學者呂大樂的分類方式,視這場運動為「『第四代香港人』的抬頭」更為貼切。(「第四代香港人」的概念出自呂大樂的著作《四代香港人》,指1976年至1990年出生的一代香港人,被認為是難以在社會「發圍」的一代人。)
筆者在撰寫本文之時,中文維基百科亦已為香港的「八十後」獨立建立條目,以示與中國大陸的正版「八十後」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這亦見證了香港社會對「八十後」一詞的使用,已經成了一股不可逆轉的趨勢。正所謂約定俗成,筆者縱使如何不喜歡「八十後」一詞,恐怕別人難免仍會稱呼自己為「八十後」了。
2 個意見:
只不過用另一個gimmick來稱呼"年青人"而已...好像發現新大陸似的...
回 匿名:
筆者可不欣賞這個具大陸味的gimmick了。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