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4日星期二

立法會議員補選機制宜維持不變

香港政府最近建議,立法會直選議員若在任內出缺,將不再安排補選選舉,而改由上次選舉中,得票最高的落選者自動遞補。有關建議相信是防止類似去年「五區總辭,變相公投」的事件再度出現。筆者覺得,當局經過去年的補選後似乎已成為「驚弓之鳥」,懼怕了將來可能出現的補選。筆者雖然基本上對現任議員辭職後隨即參與補選表示反感,可是有關問題根本就不需要藉著廢除整個補選選舉機制來解決。換句話說,不認同「五區總辭」並不等於要認同政府提出的遞補機制。

當局要放棄舉行補選選舉,就只能靠遞補機制來產生填補空缺的議員,而遞補機制大致分為兩種,一種就是如政府建議,由得票最高的落選者遞補,另一種則是以遺缺者參選名單中的首名落選者遞補。後者的安排其實也獲得部份使用比例代表制的國家(德國、芬蘭、波蘭等)採用,以維持議員任期內議會各黨的比例不變。可是前者的安排卻未有任何國家採用過,並無先例可循,加上從這樣安排而產生的替補議員,亦未必能夠反映選民意願,認受性也不足。畢竟香港立法會直選奉行的是比例代表制,按選民支持不同名單的比例來分配議席,而得票最高的落選者也難以視作候補人選。假如立法會直選改以單一可轉移票制或多議席多票制一類容許選民可投選多名候選人的方式,得票最高的落選者才可較為名正言順地作為候補人選。不過要改變整個立法會直選制度的話,難度實在不小,相信難以變成事實。

既然當局的建議不可行,那麼仿效部份國家由同一參選名單遞補又如何呢?筆者認為有關制度始終有不足之處。首先,部份政黨可能會藉著放在頭位的知名人士為名單吸票,當選後再辭職,以將議席讓給名單上的第二梯隊,變相玩弄遞補機制。更重要的是,不少參選名單都是只派一兩人參選,若遺缺者的參選名單已無人可遞補,應該怎樣處理呢?很大機會都是需要進行一次補選選舉了。事實上,這一點正正可以被有心以辭職推動「變相公投」的議員利用,整張參選名單都不派人遞補,最終政府仍然一樣需要搞補選選舉。筆者相信這就是當局未有作出這個建議的主要原因。

筆者認為,為遺缺議席進行補選選舉是最公平及最尊重選民意願的方式,倘若廢除便是民主的倒退。況且去年的補選是「變相公投」只是小部份人的主張,當局大可以不必對號入座,錯誤認為自己真是在幫助舉行「變相公投」。筆者覺得整個制度唯一需要檢討的地方,就是出缺的定義。筆者建議假如有議員宣佈辭職,便等同放棄於餘下任期擔任議員的權利。這個改動並不算特意針對「變相公投」,因為推動「變相公投」的議員屆時一樣可以派出持相同理念的黨友參與補選。筆者之所以提出這個建議,純粹是避免有議員辭職後又隨即參與補選這種不合理的情況出現而已。

2011年5月19日星期四

六合彩一億狂熱

六合彩自1976年來再一次連續八期無人中頭獎,令累積多寶獎金有八千多萬元,下期(5月20日)估計頭獎獎金達一億元,掀起全城狂熱。筆者今日中午已看到投注站的人龍排到街上,差在未有警員到場維持秩序而已,真是不敢想像明天傍晚時的情況了。筆者認為能夠出現今次的全城狂熱,實在可以歸功於馬會將每注金額由5元提升一倍至10元。

去年11月馬會提高六合彩每注金額時,筆者一度估計馬會有機會得不償失——很多人不會因此花更多錢投注,部份人更可能因加價而不再投注。不過,馬會最近公佈六合彩投注額升了7%,雖然不及其他項目,但總算是有所上升,可見馬會提高六合彩每注金額得比失多。然而,在相同的投注額之下,注數相應減半,故無人中頭獎的情況亦變得常見,加上馬會容許複式投注只需半注,也使頭獎不時出現不足一注中的情況。事實上,在今次連續八期無人中頭獎之前的一期,頭獎就是只有半注中了。

六合彩最高的頭獎派彩紀錄出現在2003年9月12日,一注獨得70,962,580元頭獎。如果下期六合彩同樣都是一注獨得,勢必打破以上紀錄,但以上說話並非完全正確。單以金額計算,一億頭獎絕對比七千萬多,可是這樣比較並不公道——因為2003年時六合彩只是5元一注,每一元可博得一千四百萬;而現在六合彩只是5元一注,即使頭獎獎金一億,每一元只可博得一千萬而已。翡翠台最近恰巧重播《富貴逼人》系列,當年驃叔一家中了1,900萬六合彩,以現今的標準只是十分普通,但當時卻只是2元一注,按今日的標準計算便等同中了9,500萬,與下期獎金實在相差不遠。由此可見,若要真正打破2003年的紀錄,頭獎獎金要達到1.42億。不過現在大眾對十元博一億獎金的反應,遠比五元博五千萬獎金熱烈,故累積獎金若要達到1.42億的水平,相信機會不大。

除了一億獎金的錯覺,筆者也順道談及一個謬誤。傳媒不時吹捧中環士丹利街投注站是最多人中六合彩頭獎的投注站,筆者認為這種吹捧不設實際。位處中環的投注站人流必然是相當多,很大機會是售出最多彩票的投注站,所以售出最多頭獎彩票亦絕不出奇,並非因為那個投注站特別好運。舉例來說,投注站A今年賣出1000萬張彩票,有4張是頭獎彩票;投注站B今年賣出400萬張彩票,有2張是頭獎彩票,投注站A雖然賣出較多數量的頭獎彩票,但其運氣事實上並不及投注站B。多人惠顧的投注站自然有更多機會售出頭獎彩票,這樣顯淺的道理居然被忽視。筆者手頭中當然沒有各投注站的銷售數字,所以哪一間投注站才是真正最好運的投注站,相信只有馬會才最為清楚了。

2011年5月18日星期三

支持政府研究維港外適度填海

筆者是網上少數支持政府適度填海的人士,不但曾批評《保護海港條例》過於僵化,網誌中的一篇文章《填海不是罪惡 》更有幸獲選為某學校通識科教材的參考文章,讓學生了解填海的正面意見。以現時社會的主流民意對《保護海港條例》並不抗拒的情況下,維多利亞港內在可見的將來再難以出現全新的填海計劃,但相信政府也明白到填海的好處,故有計劃在維港以外尋覓地方填海,並將於今年第四季展開公眾諮詢。筆者對當局的構思基本上認同。

根據政府資料,維港以外共有20個填海地點初步建議,其中8個會獲率先研究,包括龍鼓灘、屯門27區(大欖應為三聖,謝讀者指正)、陰澳、大蠔、青衣西南、竹篙灣、周公島及石鼓洲。除此之外,當局亦同時研究定出5個處理污泥沿海地點及20個岩洞發展地點初步建議。

香港寸金尺土,雖然郊區仍有不少土地仍未開發,但大多都是郊野公園的範圍,而填海正正就是在不破壞郊野地區而同時能夠增加土地供應的方法。香港住宅(無論是私人住宅還是公屋)長期供應不足,某程度上是土地供應不足所致。此外,雖然當局除了填海外亦同時研究發展岩洞,而筆者也支持有關研究,可是岩洞的用途始終有限,頂多只能安置水務或廢物處理設施,不大可能興建多人使用的設施(有誰願意自己的住所在岩洞之內?)。故此發展岩洞並不能完全取代填海造地。

就當局8個初步填海選址,筆者較為支持屯門27區、陰澳、小蠔及竹篙灣4個地點。屯門27區在當局準備研究興建的屯荃鐵路定線之上,若在該處設置車站,正好與當地的住宅發展配合。小蠔是當局倡議物流園的選址,填海確實有其需要性,但即使物流園未能成事,處於東涌線沿線的小蠔同樣有潛質成為大型住宅區,情況就如已興建欣澳站的陰澳一樣。至於竹篙灣的填海工程,則能配合香港迪士尼樂園的長遠發展。

總括來說,筆者對維港外適度填海不表反對,但認為應以效益為大前提。對於那些準鐵路沿線的地方,筆者覺得發展潛力較大,填海總算是較為合理的事情。可是,其餘那些交通不便的地方,例如龍鼓灘、青衣西南、周公島及石鼓洲,是否值得加以發展,實在大有商榷的餘地。

2011年5月11日星期三

斷續出文的模式

說來慚愧,筆者在網誌撰文的產量與昔日始終有一大段距離,一個月才有數篇文章。雖然Yahoo和Google網誌一直以來為網誌帶來不少人流,可是也僅限於較舊的文章,而最近文章的瀏覽量反而不及昔日文章。可能筆者真是江郎才盡了,只能繼續維持這種斷續出文的模式,總算好過甚麼也不寫。

筆者在2008年2009年都有網誌回顧,去年2010年的就只好在此順帶提及吧。去年所寫的文章總數不足20篇,整個網誌的瀏覽量主要都是靠舊文充撐,從以下2010年本網誌首十篇最多人閱讀的文章可見一斑:

(1) 百佳易賞錢設計遠遠不及八達通日日賞 (1-2-2009)
(2) APITA踢走吉之島 樂富百貨改朝換代 (12-9-2008)
(3) 短評2010財政預算案 (24-2-2010)
(4) 高鐵不建香港段的另類方案 (8-1-2010)
(5) 短評香港迪士尼樂園擴建 (2-7-2009)
(6) 香港國際機場應盡快興建第三條跑道 (9-9-2008)
(7) 假如要興建荃屯鐵路... (19-6-2009)
(8) 針對公屋富戶之政策應進一步強化 (10-6-2009)
(9) 民主黨方案是2012政改不原地踏步的唯一希望 (19-6-2010)
(10) 沙中線黃大仙段有需要設馬仔坑站嗎? (11-12-2009)

以上文章只有3篇是2010年的文章,另有3篇於去年已榜上有名,當中講述樂富APITA(今樂富UNY)的更是連續三年上榜,是筆者始料不及的。雖然瀏覽量高未必代表文章寫得好,但這或多或少都反映出網友的口味。在現時筆者撰文產量大減的處境下,筆者落筆時除了考慮自己是否有興趣想寫之外,潛在瀏覽量似乎都應該要成為考慮因素之一。

2011年5月5日星期四

公眾假期適逢週六的大膽處理方法建議

香港不少機構已實施五天工作制,但由於現時公眾假期適逢週六不設補假,部份僱員變相蝕去一天假期。當局近日已表明暫時不會考慮將適逢星期六的公眾假期作出補假。筆者認為,由於不少僱員星期六仍需上班,故當局的決定實屬可以理解。筆者亦有一個大膽處理方法建議,以求公平對待這兩批僱員。

公眾假期適逢星期六的情況每年必然發生,耶穌受難節翌日就一定是星期六,其餘十六天公眾假期,也總有幾天恰巧在星期六。以2011年為例,除了耶穌受難節翌日之外,星期六的公眾假期還包括元旦、農曆年初三及國慶日。這些日子對於五天工作制的僱員來說,有公眾假期等如沒有公眾假期,因為反正他們每逢星期六都是假期。這批僱員爭取這些日子可在星期五補假一日實屬可以理解。可是,若然他們的要求成真,那麼又怎樣處理星期六需要上班的僱員呢?由於公眾假期固定是十七天,故此星期五「補假」後便不能再將星期六訂為公眾假期。換句話說,星期六的假期提早在星期五放,那麼那個星期六便不再是假期,而變成一般的星期六了。而星期六仍需上班的僱員本來是星期六日連放兩日,變成星期五、日各放一日,對他們來說反而是不便。由此可見,除非全面推行五天工作制(即僱傭條例規定每星期最少有兩個休息日),否則公眾假期適逢週六的情況實在不大適宜作出補假。

筆者同意維持現狀是最佳的處理方法,但同時亦天馬行空地構思了一個大膽的處理方法,就是以補「星期六」的方式處理。在這個方案中,星期六將會在日曆中與星期一至五區分出來(例如以藍色標示,下稱「藍字日子」)。每星期都會有一日是「藍字日子」(正如每星期都會有一日是星期日一樣),正常情況下是星期六,例外的情況就是公眾假期適逢星期六了,屆時該個星期的「藍字日子」將會提前至公眾假期之前的一日(通常是星期五)。以2011年10月1日國慶日為例,按這個建議,國慶日公眾假期依舊是10月1日星期六,但該星期的「星期六」(「藍字日子」)將提前至9月30日星期五。當天雖然是星期五,但必須當作平時的星期六處理,例如股市當天休市、銀行只於上午開放、星期六休息的機構當天休息等等。逢星期一至五上班的僱員,當天便可放假一天;星期六需要上班的僱員,則以星期六的工作時間為準。這個方案不但使五天工作制的僱員不會蝕去一天假期,同時更惠及五天半工作制(星期六上午仍需上班)的僱員不會蝕去半天假期。

只不過,以上的建議無可否認確實帶有狂想成份,皆因世界各地從未試過這樣將星期六提前到非星期六的日子。更重要的是,每年總會有三四個「星期六」不是在星期六,很大可能會令不少人感到混亂。另一方面,由於這個方案會令很多僱員變相得到補假,亦會引來僱主們的反對。總括來說,補「星期六」的處理方法雖然對僱員最為有利,但現實上卻難以奢望可以實現。

2011年5月4日星期三

電車車費原先加幅更為合理

香港行政會議昨日批准的士及電車的加價申請,其中的士獲接納2元的起表加幅,但電車卻遭壓價,加幅僅為申請之六成,原本是由2元加至2.5元,變成僅加至2.3元。雖然不少政客和市民對任何加價都會感到抗拒,但筆者力撐電車今次加價有理,而原先的加幅亦相對較為合理。

香港電車對上一次加價,已經是1998年的事,亦即是13年來都維持原價,今次一次過將13年來的加幅算在一起也不算過份吧?由2元加至2.5元換成百分比是加25%,以13年來計算平均每年加幅不足2%。此外,單看25%這個數字好像很大,但實際上只是5毫而已。況且對上一次加價,加幅同樣也是25%(由1.6元加至2元),更只是相隔一年發生的事(1998年對上一次加價是在1997年),當時市民縱有少許抱怨但大致仍接受。另一方面,即使電車加至2.5元,仍是港島北岸最便宜的交通工具(巴士最便宜也要3元,地鐵更要3.7元)。由此可見,電車車費即使是2.5元,仍是一個合理的水平。現在將車費加至2.3元,加幅雖然少了,但對使用硬幣的乘客反而構成不便——如果車費是2.5元,最少只需2個硬幣便可以,但當車費是2.3元,則最少需要3個硬幣,包括現時已甚少使用的1毫硬幣及2毫硬幣。雖然現時八達通已相當普及,可是這些細節也應該要顧及一下。

除此之外,筆者也對小童及長者車費不同有些微言(這個問題於電車公司申請加價時便已存在)。以往電車的小童及長者車費均為成人車費的一半,但今次長者車費的加幅則未有跟隨加至$1.2($2.3的半價),而是只加至$1.1。小童及長者車費有異,只會較易引起混亂,為何還刻意留下那微不足道的$0.1差別,而不簡單地劃一為$1.2呢?筆者實在感到不解。

無論如何,行政會議雖然「成功爭取」電車加價幅度大減四成,看似是乘客的勝利,可是凡事總會有代價,電車公司已表明因而需要拖慢服務改善的計劃。為了區區2毫的車費而換來延遲改善服務質素,究竟是物有所值還是得不償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