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在《談西港島線大學站站名之爭議》討論到,筆者與不少西區居民同樣一直堅持,西港島線位於石塘咀的車站,服務對象應以當地居民為主、香港大學教職員及學生為副,故此應該稱為「石塘咀站」而不是港鐵公司建議的「大學站」。可是,假如大家看看港鐵公司為車站所作出的出入口編排,便可以看到在港鐵公司眼中,車站的主要服務對象確實是香港大學,石塘咀(以及寶翠園)一帶的社區反而淪為陪襯,彷彿讓「大學站」這個名稱變得合情合理。
大家可以看看「大學站」出入口編排的最後定案。車站共有A、B及C三組出口,當中A出口並非服務石塘咀或者寶翠園,而是直達香港大學的黃克兢樓。將這個出口編配為A出口,相信是要突顯出首要服務對象誰屬。更甚的是,並非只得一個車站出口服務港大,另一個位於薄扶林道的C1出口,亦以行人天橋接駁港大「百周年校園」範圍。換言之,「大學站」三組出口的其中兩組,均是服務香港大學。另一方面,港鐵公司亦表示,該兩個出口的兩座連接港大的港鐵高速升降機塔(分別設有八台及四台高速升降機),將與「百周年校園」統一設計,不但結構一致,外牆亦同以棕色為主,使外觀看來與校園內的其他設施無異。這樣刻意融合的設計,亦是突出大學與車站關係密不可分的一種手段。
相反,港鐵公司對石塘咀及寶翠園居民的訴求,重視程度則遠遠不如香港大學了。在所謂的「公眾諮詢」中,部份居民認為出口的選址並不太方便,建議再於德輔道西、皇后大道西、山道等地額外增加出口,總共提出了10個不同的選址,但港鐵當局最終並未有就這些建議作出過任何回應,也拒絕使用位於德輔道西的兩個出口預留位。
另一個「大學站」——東鐵線大學站,附近確實只有香港中文大學的眾多建築群,並沒有甚麼民居,即使稱為「大學站」而不叫「馬料水站」總算可以諒解。然而,同樣的思維並絕對不能套用在西港島線之上。事實上,根據區議會選區的居民統計數據,以「大學站」所服務的民居範圍約為「石塘咀」、「水街」及半個「寶翠」(其餘一半較接近堅尼地城站)計算,居民總數粗略約為四萬二千人。可是,香港大學學生聯同教職員,總數卻只有大約二萬五千人。由此可見,「大學站」的首要照顧對象,理應是一眾居民而非香港大學的需要,所以現時港鐵公司「重大學而輕社區」的態度是頗為不公平的。
將西港島線車站正名為「石塘咀站」雖然理據充份,可是筆者對港鐵公司能否回心轉意不敢樂觀。西鐵線延線的「柯士甸站」(前稱「九龍西站」),就是在未有諮詢附近居民及區議會的情況下被「霸王硬上弓」了。眼看著即將啟用的柯士甸站出口已經掛上了新淨的站名,筆者亦不能夠強求車站名稱會再有任何改動了。筆者亦相信「大學站」大有機會將會步「柯士甸站」的後塵,不會顧及當地居民的意見,並在一片爭議聲中再一次「閉門造車」。
7 個意見:
同樣根據柯士甸站命名經驗, 站名可以是到車站啟用最後一年內才另外改過一個, 亦根據旺角東站經驗, 港鐵系統內不會有兩個同名車站, 所以我相信西港島線的大學站最終是會改名的。個人想到的是只不過在諮詢期和建築期間改名, 可能帶來混亂, 市民大眾一直知道那裡叫大學站, 忽然港鐵又用另一個名, 又要重新適應叫法。
到最後一刻的啟用前才改名, 也避免改了一次唔滿意, 可能改完又要再改。例子另有大角咀站, 地鐵早於建築期間想改掉大角咀名稱, 曾想過叫櫻桃站, 就是等到李麗珊拿了奧運金牌才想到改名奧運。若早了公布改名櫻桃站, 可能隨後又要由櫻桃站再改名奧運, 就更混亂。
回 ZK-NBS:
閣下所言也有道理。但願港鐵公司「到最後一刻的啟用前才改名」之前,能夠尊重民意(例如為車站名稱進行公眾諮詢甚至公開比賽,又或者最低限度亦要在區議會討論),不要再犯下柯士甸站命名的過失好了。
港鐵當局已將該站正式命名為香港大學站,解決與東鐵線大學站重覆名稱的問題,預計東鐵線大學站亦會於西港島線通車之時順道正名為中文大學站。
但此舉會引發其他車站改名的問題,例如西鐵兆康站會改為嶺南大學站、九龍塘站改為城市大學站或浸會大學站以及紅磡站會改為理大學站。
我已經寫咗信俾立法會申訴部,希望港鐵(前地鐵)會回心轉意吧。
回 Pierce Cheng:
西港島線尚有幾年才通車,事情相信仍有轉彎的餘地。
東鐵個大學站應該用返大學站~
依家為配合港島個港大站,要大學站改名做中大站,真係好唔慣...
回 koko:
筆者也有同樣的想法。歡迎參閱就有關事件的最近跟進文章: http://pingsum.blogspot.com/2012/01/blog-post_26.html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