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府打算斥資51.6億元在屯門曾嘴興建污泥焚化爐,引起屯門居民強烈不滿。屯門區議會開出十點與區內規劃和交通有關的改善建議,作為「換取」同意落實建焚化爐的條件。筆者對屯門居民的處境有點同情,畢竟沒有人希望有厭惡性設施在自己的地區落腳。不過,焚化爐與民居有一段合理的距離,對居民的影響主要是心理上的影響居多。況且屯門這類市郊地區,相比起人口稠密的市區(難以與民居相隔適當距離)或者完全未開發的鄉郊(易被環保分子指責破壞自然環境)相對來說是一個較少負面影響的選擇。無論如何,筆者且看區議會的十點要求哪些是政府值得考慮作為對當地居民的補償。
首先說說交通方面,屯門區議會有三個要求。第一個是興建鐵路連接屯門及荃灣,並且在港深廣高速鐵路加設屯門站。這「一個」要求其實已經是兩個不同的要求了。筆者認為前者的可行性甚微,畢竟當年興建西鐵時,就是因為沿岸連接屯門及荃灣的成本過高,才選擇成本略低(但仍算頗高)的大欖隧道連接元朗及荃灣。以現時屯門區的居住人口,筆者並認為沒有需要興建第二條由新界西北通往市區的鐵路線,除非當地大部份居民都決定只乘鐵路而不乘巴士,這當然是沒有可能的事了。至於在港深廣高速鐵路加設屯門站,筆者反而有一個修訂的建議,就是港深廣高速鐵路由深圳南下後有兩個分支,第一個分支按原定計劃直達西九龍,第二個分支則經屯門(或元朗)的中途站後以機場為總站,用意是取代「港深機場鐵路」的建議。廣深港高速鐵路直駁香港機場,能夠吸引東莞及深圳的居民更方便地來往香港機場轉機,為香港機場帶來的效益肯定較「港深機場鐵路」明顯較高。
除了鐵路之外,屯門區議會亦希望在上下白泥興建繞道,連接深港西部通道至屯門。可是筆者同樣認為,以深港西部通道的需求,現時那條連接藍地交匯處的后海灣幹線足以應付,完全看不到有興建新路的需要。況且在上下白泥大興土木,恐怕會惹來環保人士的異議。而區議會的另一個交通要求,就是爭取開辦屯門至澳門渡輪服務,不過筆者不得不指出,其實香港政府早已對此大開綠燈,批准西北航運開辦有關航線,問題出於澳門政府不批准有關航線,才使西北航運的大計功虧一簣。要滿足這一個願望,屯門區議會似乎應該向澳門當局反映才會有效。
另一方面,屯門區議會亦提出了另外七點與規劃有關的建議,例如不再在屯門38區新增厭惡性設施,並在屯門46區以高增值基建代替建骨灰龕,筆者原則上也不反對,畢竟元朗區和北區也可以興建一些厭惡性設施,不一定要屯門區獨力承受,只是筆者有點好奇何謂「高增值基建」,如此抽象的概念,筆者一時間真是想不到有甚麼實例。至於在屯門區加設空氣監測站,筆者也不反對,但現時環保署只在十一區設立一般監測站,即使計算路邊監測站合共也只是十三區,還有南區、九龍城區、黃大仙區、北區和屯門區共五區未有任何監測站。因此,筆者希望當局能夠一視同仁地為十八區提供相同的設施。另外,區議會建議活化屯門工業區,筆者認為可以仿效觀塘及九龍灣等地將之轉型為商貿區。至於重置屯門珍所和加強綠化,筆者也想不到會有反對的理由。不過,「加強向海外宣傳」青山灣海鮮市場,筆者則認為似乎誇張了一點。香港現時有兩個較為知名的海鮮熱點:香港仔和鯉魚門,對海外遊客來說應該足夠了。以青山灣的名氣,筆者認為現階段應先向本地人士加強宣傳,不須急於吸引外地遊客,才是較為踏實的做法。
總括而言,筆者對屯門區議會提出的十項要求,並不是每一項都覺得可行和加以認同,可是這其實也是意料之內的事。畢竟區議會通常都會開出一個較高的叫價,政府只要滿足多數條件便已經收貨,通常都不會期望當局會完全接受所有要求。因此,筆者對今次雙方討價還價的結果持樂觀態度,除非政府連一些筆者認為毫無問題的要求仍加以拒絕吧。
2 個意見:
畢竟又發電廠又堆填區又骨灰, 這次又焚化爐, 就算不是建在民居旁, 也未免太多厭惡性設施了
回 三倍笨蛋:
筆者也認為日後再有興建厭惡性設施的需要時,當局實在應該要考慮元朗區和北區等其他地區,不要再選擇屯門區了。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