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交易所於去年5月引入了收市競價時段(俗稱「U盤」),縱使引入初期部份股份的收市價有不正常的情況,可是當時仍未引起很大的關注。直到近日匯豐控股亦成為U盤的受害者後,才足以引起廣泛的迴響。現在港交所為了「補鑊」平息股民的批評,決定一刀切將收市競價時段取消,走回以最後5個按盤價位決定收市價的回頭路。筆者不禁質疑,市場上有不少聲音建議引入隨機收市機制打擊操縱收市價的行為(俗稱「嘜價」),為何當局卻一直不願意接納呢?
匯豐控股的收市價被大戶刻意壓低的事件,筆者認為根本並不全是收市競價時段的過失,只是現時有關機制存有漏洞而已。假如像不少人士的建議般,能夠仿效英國及德國股市等,引入隨機收市機制,便可杜絕股價在競價時段最後一刻被舞弄的情況了。事實上,當局最初引入收市競價時段的原意,本來就是希望打擊收市價被操控的行為。現在卻出現因收市價被操控而被逼取消有關機制的結果,實在是一個莫大的諷刺。現在當局走回回頭路,以最後5個按盤價位決定收市價,反而有機會使大戶以更低成本操控收市價,可以說是將可能引起問題的原因轉移,根本就沒有徹底解決有關問題。
不過,既然現在大部份人都十分支持一刀切取消,筆者當然也尊重主流意見。只不過港交所若然真是有心打擊「嘜價」,筆者認為還是應該認真考慮採用具有隨機收市機制的收市競價時段。然而,現在收市競價時段在香港已經被弄得聲名狼藉,就算當局日後能夠認真地對普羅大眾進行真正的諮詢,公眾亦很大機會杯弓蛇影,一刀切不願接受任何形式的收市競價了。
0 個意見: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