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港島線工程即將動工,其中一項正是要改善及擴建上環站,以應付將來往來西環各站至上環站的人流。有指港鐵公司已準備填平上環站的兩個預留月台,亦即是所謂的「林士站」月台,最快於2010年動工,並可能用作設置站內商舖之用。這意味著那兩個空置達23年的月台,最快於明年便消失了。那兩個預留月台為甚麼興建後一直空置至今?真是以後都再沒有使用的機會嗎?在林士站月台可能即將消失之前,就讓筆者暢談箇中的來龍去脈。
根據早期的計劃,上環站本來是由兩個部份組成:港島線的上環街市站,以及東九龍線的林士站。雖然聽起來好像是兩個獨立的車站,但實際上它們的付費區是相連的,方便乘客不用出閘便轉乘兩線,情況等同昔日的中環站(當時荃灣線的部份叫必打站,港島線的部份叫遮打站,後來才統一稱為中環站)。然而,上環站最終並沒有像中環站一樣發展成被兩條鐵路線服務的車站,原因就是東九龍線的規劃有變了。事緣當興建港島線時,為免興建將來東九龍線時會影響上環站的運作,上環站便預先興建了林士站的車站大堂及月台,但東九龍線卻遲遲未能夠落實,而於1990年,亦即是林士站落成後四年,政府更擱置東九龍線過海的計劃,讓機場鐵路成為新一條過海鐵路,東九龍線則改以今日的九龍站為終點站,林士站便變得毫無用武之地。
縱使於2000年,已蛻變成沙中線的東九龍線重新過海,可是其終點站亦已改為中環西站。雖然有聲音建議沙中線在中環西站可以向西北延伸返回上環站,但相信因為成本效益的考慮,並未獲得當局的接納。地鐵公司正式提出重用林士站月台,就要等到2003年,建議興建一條由上環出發經西區往南區的黃竹坑之中型鐵路,定線就像今日的西港鐵線加上南港島線西段。在西區居民強烈反對之下,地鐵公司於2004年便收回有關建議,林士站月台再一次被打入冷宮,被正式使用的機會又再一次變得相當渺茫。說起南港島線,約於1990年代末至2000年代初,坊間亦曾經有一個南港島線定線建議,也是由林士站出發,直接穿山到數碼港站,並在華富站起分成兩條支線,一條服務鴨脷洲,另一條服務香港仔及黃竹坑。這樣的定線當然不及現時接駁金鐘站那樣方便,最主要的可取之處就是善用已經建好的林士站月台而已。
有指林士站的興建成本超過兩億多港元,而每年的「營運」成本(如燈光及空調等開支)亦需要十多萬元,一直被荒廢無疑是使人感到有點浪費,無奈的就是林士站確實真是再沒有能夠被使用的機會。港鐵公司現在亦面對這個現實,有意填平那兩個丟空了廿多年的預留月台。筆者對此並無特別反對,只是質疑該處設置站內店舖未必是合適的選址,畢竟現時設於林士站大堂(上環站E出口大堂)付費區內的店舖十室九空,完全沒有零售商店,只有一個不知名的協會在該處設立會址。與其填平月台來設立一些可能租不出去的舖位,何不索性維持現狀,至少可以省下填平月台的開支。
7 個意見:
上環街市站與林士站的關係,小弟認為使用中環站與香港站的關係來比喻更為貼切。
回 匿名:
筆者認為還是以中環站的兩組月台比喻較為貼切,主要是因為中環站與香港站明顯是相隔了一段距離,只靠地底行人通道連接。除此之外,在中環站啟用初期,兩邊的非付費區並不互通,情況與現在的上環站一樣。中環站兩邊的非付費區被打通,應該是香港站啟用後才出現的事。
我認為填平林士站月台後,可以將該樓層打通位於德輔道中大堂以下同一水平的樓層。
回 匿名:
筆者認為這樣的效益並不算大,畢竟這仍屬付費區的範圍,反而更值得去做的就是打通上環站兩個車站大堂,只是技術上難以實行。
Maybe when the Rumsey St platforms are filled-in, a mini-mall could be created in the L2 & L3 of the Rumsey St Concourse (i.e. Exit E).
Currently, the exit gates are at L3, but if the exit gates are moved down a floor to L2 - then both L2 & L3 will be unpaid area.
Maybe then MTR could design it into a mini-mall, where it could attract more ppl. It could also cooperate with Vicwood Plaza, to make the MTR mini-mall connect with Vicwood Plaza (another mall on top of Exit E).
回 wsyc:
以現時林士站月台扶手電梯的位置,該處沒有可能改為非付費區。如果真的要這樣做,需要大幅擴建林士站月台的樓層,重置連接上環站月台的扶手電梯。
林士站都不是以上說的東西,它不過是個猛鬼車站。因為有工人工程當中離奇去世,而關閉車站罷了!!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