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0日星期二

啟德街名豈能貪新棄舊?

啟德街名命名時應該秉承以往啟德機場一帶的街道命名傳統,繼續以航空業相關的名詞構思新街名。 (圖片:Minghong@Wikimedia)

有報章報道,網上流傳政府有意將九龍城舊啟德機場一帶的世運道、協調道和啟東道之街名更改,以配合將來啟德發展區道路網絡的新街名。如果有關資料屬實,筆者認為當局的做法很有問題,對歷史不尊重之餘,更開了一個壞的先例,畢竟昔日政府在考慮新街道的命名時,反而是會以舊有街名作為其中一個考慮因素,絕對不會像現在般「貪新棄舊」。

說到參考舊街名命名新街道的事跡,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尖東填海區的新街名。尖沙咀漆咸道之東本來是紅磡灣的海岸,於1970年代填為陸地,並於1980年代初逐漸發展成商業區,並冠名為「尖東」。當時區內有幾條街道,最初打算是以全新的名字來命名,計有「正義道」(此街名後來於金鐘前最高法院一帶重新使用)、「明光道」、「興祥道」、「正氣道」等,其中「正義道」與麼地道相連;「明光道」與加連威老道相連。後來由於這些街名與尖沙咀原有的街名不太協調,當局最終改變主意,改為沿用現有的街名,將「正義道」視為麼地道的延續;「明光道」視為加連威老道的延續,與「正義道」相交的橫街「正氣道」則命名為「麼地里」。至於未有與尖沙咀原有道路網絡直接連繫的「興祥道」,鑑於市政局有意選址該處興建科學館,也預先命名為「科學館道」(結果科學館於十年後才正式落成啟用)。以後這種參照舊街名的命名方式,也有在其他填海區的新街道上使用,然而香港市區海旁多數街道,門牌號碼都以靠近海的一邊開始,新路的門牌號碼不可能是負數,所以便在舊街名的後方冠上方位變成了新街名,例如在西九龍填海區中,南至「柯士甸道西」,北至「興華街西」,中間有多條新路也是同一格式;而在西區填海區中,更有「東邊街北」這個又「東」又「北」的趣怪街名。

說回啟德一帶的街道。世運道、協調道和啟東道這三條街道都有不同的命名原因,絕非像現在新市鎮街道隨便用兩個字湊成街名般完全沒有內涵。「世運道」是紀念1964年奧運聖火首次在香港傳遞的歷史事跡,路旁也有一個「世運公園」亦因而得名,當時香港社會將奧運稱為「世運」,所以是「世運道」而不是「奧運道」了。「協調道」的「協調」,單看中文或者難以猜到是指甚麼,但再看英文「Concorde」,相信很多人都會估到是指「和諧式客機」了。事實上,啟德機場一帶尚有一系列以客機型號命名的街道,包括「彗星道」、「康維道」、「德高道」、「電星道」、「天威道」及「三星道」,呼應該區與航空業的關係。「啟東道」相對上沒有首兩者如此特別的意涵,但意思卻是最易理解的一個,就是代表「啟」德機場「東」部了。

筆者希望土木工程拓展署在命名啟德發展區的新街道時,能夠跟從以下兩大原則:如果新街道與現有街道相連,可考慮將前者視為後者的延續,而絕對不應另行起個新名字後強行再改掉現有街道的名字;至於未有與現有街道相連的新街道,命名時應該秉承以往啟德機場一帶的街道命名傳統,繼續以航空業相關的名詞構思新街名。這些名字不用侷限於客機型號,例如可以考慮「萊特道」(Wright Road,紀念飛機發明者萊特兄弟)、「溫德邦道」(Van Den Born Road,紀念在香港首次飛行的比利時飛行家查理斯溫德邦)等。這樣的命名方式必然比起近年刻板地隨意用兩個字拼湊街名有意義得多了。

2 個意見:

匿名說...

其實這一則消息是否以訛傳訛值得懷疑。有關消息首見於2月1日《東方日報》,指土木工程拓展署向九龍城區議會提交的文件表示會改街名。翻查九龍城區議會網站,雖然在房屋及基礎建設委員會的會議文件中找到數篇有關啟德發展計劃的資料,可是沒有一份提及到改街名一事。3月19日《爽報》翻炒這則舊聞時,也未有提及任何官方的消息來源。

凱文說...

回 匿名:
筆者也不知道原來早有報章報道,謝謝告知。不過,區議會網站並非上載齊所有文件,故有關文件可能只有直接給議員看的實體版本,而公眾則無從查閱。以政府的作風,這則消息的真實性頗高。

 
評深宜論 — 主要聚焦香港時事、社會、規劃、交通等議題
本站最佳瀏覽解像度為 1024 x 768 或以上。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No Derivative Works 3.0 Hong Kong License 啟德街名豈能貪新棄舊?》及本網誌其他文章均以
共享創意 署名-非商業性-禁止衍生 3.0 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