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鐵公司於本年3月為南港島綫東段初步設計進行了公眾諮詢,筆者也曾經出席過其中一場公眾諮詢大會並提出質詢。今日筆者藉著本網誌,在此提出一些有關的意見。
首先,現時南港島綫東段只是服務黃竹坑及鴨利洲,未能顧及其他人口稠密地區的需求。因此,筆者強烈希望在興建南港島線東段的同時,同時興建南港島線西段黃竹坑至香港仔段,並仿照現時東鐵線及未來將軍澳線的安排,由金鐘開出的列車,會有香港仔及海怡半島兩個終點站。開往香港仔及海怡半島的班次比例,可以於3:7至4:6之間。這是因為- 香港仔為南區的中心,交通需求可媲美南港島線西段其餘各站。而且香港仔即將興建漁人碼頭旅遊發展項目,進一步鞏固其交通需求。加上此段的興建,可把西段其餘路段的興建時間押後,待華富村重建落實後才興建華富之後的路段。
此外,現時金鐘站初步設計的轉乘設計,似乎對乘客不夠方便。因此,筆者希望在金鐘站將南港島線東段及沙中線的月台放於相同的兩層,仿照北角站的設計,提供跨月台轉車安排。南港島線東段往金鐘方向的乘客,可以於同一層轉乘沙中線往新界方向;而沙中線往中環方向的乘客,亦可以於同一層轉乘南港島線東段往南區方向。根據港鐵最新方案,南港島線東段及沙中線的月台均為同一坐向,也同於現時東站之東面,使跨月台轉車變得技術性可行。而這個建議亦使沙中線的月台比原方案更接近金鐘站原有的大堂及月台,方便沙中線乘客轉乘港島線。因此,南區乘客不需要步行3至5分鐘才到荃灣線轉車,方便南區乘客過海往九龍及新界。
還有,南港島線只是以4卡列車運作,忽視了南區未南港島線通車後,帶動南區發展,並產生協同效應,進一步加強其交通需求。設預留空間可配合南區長遠發展。而且4卡中型鐵路列車可應付每小時2萬人次,6卡可應付3萬,但仍遠低於8卡重型鐵路列車的8.5萬。
以上均為筆者在公眾諮詢時所提及的意見,不過這些建議均涉及額外的開支,恐怕很難奪望港鐵公司會全數接納了。
7 個意見:
以中短期來說,南港島線東段以Y字形態,即由黃竹坑分支至華富和海怡,能服務南區大部份人口稠密的地區,應是最具成本效益的
硬要將香港仔和華富等大區交由南港島線西段照顧似乎有點不合理
回 leochill:
筆者認為數碼港至大學站一段並沒有逼切需要,畢竟來往南區及西區的客量實在不多,反而大多都是來往中區、銅鑼灣及過海。因此,筆者實在希望以「南港島線東段支線」的方式興建西段,使數碼港至香港仔沿線乘客能夠一程車直達金鐘。至少,筆者也希望如原文所言,優先興建香港仔至黃竹坑一段的支線,使鐵路能直達南區心臟地帶。
如果只以4卡的中形鐵路,每小時40班次計算(90s一班),每班列車約只可運送500名乘客,對比單計鴨利洲對外住中環巴士路線(590,90,97)繁忙時間明顯不足,再分拆香港仔支線有點不太可能,要以Y形服務香港仔/鴨利洲2區相信6卡的中形鐵路才是合乎運載成本
回 小象幫幫:
假如有充足的需求,筆者當然支持以6卡中型鐵路列車運作。6卡中型鐵路的總載客量為每小時3萬,仍較8卡重鐵的地鐵系統的8.5萬有一大段距離,相信依然合乎成本效益而不會出現浪費。
但為何有人建議南港島線(東段)可將來採用6卡列車嗎?
鴨利洲夠位轉彎嗎?
雖然香港仔不能的客流足以支持一條重鐵,但將來華富重建後及數碼港發展,可足以支持一條重鐵的,而香港仔的人口已經多過顯徑,為何不能爭取呢?
另外,如果採用東鐵延伸至香港仔、華富及數碼港一帶,理應會比採用數碼港至港大的隧道方案較為實際一些,雖然華富及數碼港一帶未有迫切性,但香港仔是有迫切性,由於香港仔人口就不算太多,建議在班次方面,初時又應否繁時每4班車之中,當中3班車會只到金鐘,1班可去到香港仔,而非繁時就每3班車之中,當中2班車會只到金鐘,1班可去到香港仔,如果為將來發展,為何唔考慮此方案呢?
如果南港島線(西段)不建數碼港來往港大段,其實沙中線到完金鐘後,應否再沿隧道延伸至香港仔,預留位置將來可再經華富延伸至數碼港,而南港島線(東段)到完金鐘後,再延伸至中環呢?
優化金鐘轉車站安排方向,又可否把沙中線前往香港仔方向與南港島線(東段)往中環方向放同一層,而沙中線前往沙田方向就與南港島線(東段)往海怡方向放同一層,以方便市民來往沙田至中環,以及港島南區區內交流呢?
回 匿名:
筆者正是其中一位建議南港島線(東段)可將來採用6卡列車的人士。至於是否夠位轉彎,筆者相信以中型鐵路的靈活性,轉彎的幅度足以應付,並不會因為加多2卡而受到大影響。
閣下建議東鐵延伸至香港仔、華富及數碼港一帶,筆者認為這個建議太過誇張了。雖然南區對公共交通有一定需求,可是卻完全沒有需要興建一條重鐵線,這樣做並不合乎成本效益。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