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屋的需求有增無減,當局亦積極覓地興建新的公屋。房委會現倡議將東涌北部的56區的地皮,由私人住宅用途改為興建公共房屋。由於該處鄰近映灣園等豪宅,預計將會引起當地不少反對聲音,亦有批評指這浪費了該地皮的價值。不過,筆者認為用作興建公屋的建議尚算合理和可以接受。
事實上,那一塊佔地3.3公頃的海濱土地,最初的計劃就是興建公屋,後來當局於2006年收回地皮納入勾地表,供發展中高密度豪宅,惟2008年當局再度改變主意,才將地皮剔出勾地表,恢復興建公屋的本來規劃意思。筆者認為這個決定稱不上是錯誤。一個社區有適量的私人住宅,也有適量的公共房屋,才算是均衡發展。另一方面,規劃的時候也不一定要將所有「靚地」都用作供私人住宅發展,即使將其中一部份次一等的位置用作興建公屋,也不見得有甚麼大問題。以今次事件為例,該地皮雖然享有海景,可是比其他豪宅更遠離東涌市中心,地皮價值應不及現時的豪宅。況且現在當局只是將其中一幅海景地皮作公屋之用,又不是想將區內所有臨海地段都興建公屋,加上區內又好像沒有其他合適位置興建公屋,因此當局的要求也不算過份。
雖然該處早於2003年便計劃興建公屋,可是時移世易,香港社會對「屏風樓」問題更為關注,所以房屋署修訂了發展計劃,決定只興建4座的大廈,但需要興建至47至49層高,與鄰近的豪宅的高度相若。筆者覺得這個修訂也是可以接受,畢竟若要減低樓宇高度,便要增加座數,然後會有人出來指責加劇「屏風效應」,況且現時的樓宇高度與附近建築物相若,對附近的景觀影響有限。筆者只是希望這批公屋在設計外觀時能夠美觀一點,使其更能融合區內的環境便更好了。
4 個意見:
時移世易
與其說是浪費地皮,更大機會是怕公屋在附近,會拉低「整體居民質素」
比起美觀,我反而想設計時有特色一點,不想每一座公屋都是同一倒模、甚至同一顏色XDD
回 三倍笨蛋:
先謝指正錯字,是筆者沒有校對清楚。至於設計方面,房屋署好像已放棄倒模方式了,而是改為按每塊土地的環境度身訂造,快要入伙的牛頭角上邨就是以這種方式設計了。
呢度起公屋容納過萬人口居住, 有機會令東涌東站起死回生, 促進東涌新市鎮發展
回 匿名:
筆者好像未聽聞東涌線於東涌東部(企頭角)預留車站位置,最接近的車站應該已經是大蠔站了。不過就算有東涌東站的預留位置,由於該處的未來發展規模已經比多年前的初步規劃為細小,相信也像東涌西站一樣難以成事了。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