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中文大學發生「烽火臺」拆卸的爭議,筆者原來打算寫一篇評論,可是最後沒有成事,除了因為當時較為忙碌之外,筆者以局外人身份談論此事的作用不大(例如筆者後來評論中大教學語言政策,點閱率便低於平均數值)。不過,今次有來自浸會大學的讀者主動「點唱」,希望筆者談談最近浸大宿位不足的爭議。事緣筆者之前寫了一篇《建議在九龍塘興建聯校宿舍解決大學宿位不足》,該讀者深感認同,故此質疑校方「沒有地方興建新宿舍」的理據。事實上,筆者實在需要澄清一下,那個聯校宿舍建議有點兒妙想天開,在現實中落實並不容易。不過,這並不代表浸大校方可以堂而皇之地將宿位不足的現況推卸到「沒有地方興建新宿舍」。
事緣浸會大學宿位的需求不斷增加,加上數年後便開始推行大學四年制,校方於去年底決定來自中國大陸的留學生(下稱內地生)在四年學期中只能留宿兩年,當然引起他們不滿,於是校方便突然宣佈將近兩成的二人房改裝為三人房(本來宿舍的建築設計全部都是二人房),而本地生和內地生均有機會獲編配三人房。然而,這項措施亦不保證內地生可以住足四年,更不要說是本地生宿位供不應求的問題了。更重要的是,有關措施根本完全沒有諮詢學生的意見。結果當然是引起了學生強烈不滿,多名學生更於上星期四開始在行政樓前露宿以示抗議,並吸引了部份新聞媒體報道。
事到如今,筆者假設即使有新學生宿舍今日能夠開始動工,都是遠水不能救近火,更何況是校方一直推搪「沒有地方興建新宿舍」。不過,究竟校方所言是否屬實?筆者聽聞數年前,廣播道1號的前政府宿舍空置後,有消息指當局會將地皮交予浸大興建學生宿舍,可是最終政府應該不欲「糟蹋」這塊「地王」,最後以19.4億港元拍賣給信和置業興建豪宅,浸大便白白喪失了一個興建新宿舍的機會。同於數年前,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李惠利分校已有搬遷到將軍澳的打算,可是數年後的今日仍未正式落實有關詳情,而有傳浸大校方一直等待這塊地皮興建學生宿舍,現在李惠利學院暫時仍未搬出,新宿舍的計劃至今當然只是空談。
以上兩個傳聞,似乎給了浸大校方一個有力的辯護機會。不過,筆者卻想指出,浸大校方即使有地在手也不懂去珍惜。現時浸大學生宿舍及九龍塘消防局以南的土地空置多年,據聞最初計劃興建浸大附屬中小學,直到後來該校於沙田石門取得更大面積的土地,才將學校建於石門。筆者認為,當時校方理應把握機會,落實利用該址興建新學生宿舍,反正當時大學四年制應該已經落實,加上校方亦應預料到內地生越來越多。可是,校方卻選擇將該地興建全新的「傳理及視覺藝術大樓」,而不是興建新學生宿舍。筆者固然明白,傳理和視覺藝術(尤其是前者)均是浸大享負盛名的學科之一,為它們提供最新的設施本來沒有甚麼問題。可是凡事有緩急輕重之分:暫緩興建「傳理及視覺藝術大樓」,不見得對使用現在設施的傳理和視覺藝術有任何大影響;可是新學生宿舍遲遲未能興建,問題卻是顯而易見的:本地生更難入宿,內地生更不獲保證全程有宿位。除非浸大校方選擇「斬腳趾避沙蟲」的方法,減少內地生甚至本地生的收生,否則只有興建新學生宿舍才是治本的解決方法。
總而言之,引發今日的爭議,全因浸大校方對宿位不足的問題缺乏遠見。假若校方數年前在策劃「校園擴建計劃」時,能夠優先考慮到宿位供不應求的長遠問題,預留興建學生宿舍的位置,現今便絕不需要動用到二人房勉強改裝成三人房的下策,降低宿舍住宿環境的水平,引發學生的強烈不滿。
2 個意見:
學生的不滿並非如此簡單,背後的問題主要涉及校政透明化與民主化的訴求,宿位不足極其量只是抗爭的導火線。
回 匿名:
筆者明白事情會比表面所見到的更複雜,也不否定校政透明化與民主化的訴求,只是這些並非筆者評論的專長,故此這篇文章主要探討最表面的宿位不足問題。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