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7日星期二

香港申辦亞運還是多等四年為宜

如果過往有「追開」此處文章的讀者,都應該知道筆者一直倡議香港應多舉辦國際性的大型盛事,以突顯亞洲大都會的形象,筆者甚至一度提出過香港可考慮申辦比亞運更大規模的青奧運(首屆今年由新加坡主辦)。事實上,在政府於數個月前就香港應否申辦2023年亞運進行諮詢之前,筆者從來沒有想過坊間對申辦亞運竟是如此抗拒,連民意也可以逼得民建聯少有地轉軑,竟由倡議者變成反對者。畢竟上一次香港申辦亞運的時候,筆者印象中當時反對聲音並不算明顯。當然,政府在處理今次諮詢中的多番失誤,是造成出現如斯田地的主因。筆者認為,民意是成功申辦亞運的其中一個重要元素。無論亞運能夠為香港帶來多少好處,只要未能凝聚主流民意的共識,政府都不應強行申辦。故此事到如今,筆者認為政府應該暫時放棄亞運之夢,檢討是次諮詢的過失,並用四年時間證明政府有誠意推動本地體育發展,用行動來說服市民。

要推動本地體育發展,無論在「軟件」上還是「硬件」上都需要兼顧。「軟件」方面筆者不多說了,不外乎是加強對本地運動員的發掘、培訓和支援,以及培養市民對運動的興趣等等。至於「硬件」方面,筆者則認為即使香港政府不申辦2023年亞運,諮詢文件提及過的新建場館及改善工程還是應該繼續上馬。不僅如此,筆者更認為香港政府需確保每項主流運動均有至少一個合乎國際賽事標準的場地(例如在游泳項目方面,可優化政府年前提出的維園泳池重建計劃)。四年後舊有場館改建工程大多完成,而新建場館則進入動工階段,屆時假如政府再次提出申辦亞運,場館預算開支必定大幅下降,同時增加贏取民意的籌碼;相反即使政府無意再申辦亞運,香港市民仍可享用這些新場館,亦方便本地運動員進行操練,更可舉辦其他本地及國際性的大型體育活動。縱使這樣會使政府需要付出額外的開支,筆者認為這是相當值得。

事實上,筆者現在建議政府放棄申辦2023年亞運,也覺得有點婉惜,畢竟再下一屆就是2027年,亦即是17年後的事了,奈何現時政府根本無法說服主流民意支持香港於13年後主辦亞運。筆者真是希望政府能夠汲取今次的教訓,預先做好充分準備,同時亦不忘改善民生(不應讓市民覺得投放更多資源於體育發展便會忽視民生),四年後捲土重來申辦亞運或其他國際性運動會便自然有較高的勝算。

2 個意見:

三倍笨蛋說...

終於等到!! 回家再看, 先留名支持WW

Wolffy說...

事實上,開辦大型運動會對香港有甚麼好處?

 
評深宜論 — 主要聚焦香港時事、社會、規劃、交通等議題
本站最佳瀏覽解像度為 1024 x 768 或以上。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No Derivative Works 3.0 Hong Kong License 香港申辦亞運還是多等四年為宜》及本網誌其他文章均以
共享創意 署名-非商業性-禁止衍生 3.0 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