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沙咀碼頭巴士總站擬發展成露天廣場的計劃,最近又有進一步的發展了。當局剛剛就「梳士巴利道與廣東道建造迴轉處工程」刊憲,當中便涉及興建新的巴士上落客處,以取代接下來永久封閉的巴士總站。雖然市民可以在今年8月4日前以書面向當局提出反對,不過筆者相信該項工程基本上已成定局,大方向已經沒有剩下甚麼轉彎的餘地,最多只能在細節上盡量爭取改善。
根據刊憲的內容,工程除了包括在梳士巴利道與廣東道交界建造迴轉處,亦會在香港文化中心對開梳士巴利道西行線建造的士站和落客處、旅遊巴士上落客處和巴士上落客站,準備取代現有的尖沙咀碼頭公共運輸交匯處(巴士總站和的士站)。而整項工程亦包括各種附屬工程,例如環境美化、渠務、照明、公用設施改道和交通燈安裝工程等等。當露天廣場的建造工程開展後,現有的公共運輸交匯處將會永久封閉。
筆者一直以來均不贊成拆巴士總站建露天廣場的計劃,並提出了三個方案:取消整個計劃、以上蓋形式興建廣場並在下層設巴士總站,以及在尖東新巴士總站對出海旁設新天星碼頭。刊憲的工程不但與第一個方案有所衝突,亦使第二個方案變得不可行,因為現有巴士總站的出入口將會變成一個迴轉處。況且新建的巴士上落客站確實取代了巴士總站的部份(但並非全部)功能,上落客站與總站難以並存。不過,上落客站始終不能夠完全作為現有巴士總站的補償。首先,上落客站與天星碼頭存在著更遠的距離,不利於乘客於巴士與渡輪之間的轉乘。而更重要的是,本來共有14條巴士線(包括已率先搬到尖東的九巴5號線)以該巴士總站為總站,還有另外2條巴士線繞經總站,但日後則只有11條巴士線繞經將來的上落客站,還沒有保證是來回程均繞經(大有可能全都只是其中一程繞經)。這無疑是等同削減了天星碼頭一帶的巴士服務。
如果遵從當局的計劃,以上提及的第一個問題沒有可能有實質的解決方法,頂多只求有一條直接的有蓋行人通道接駁巴士上落客處與天星碼頭,盡量減少對乘客的不便。針對第二個問題,原則上可以安排原有那14條巴士線來回程均繞經巴士上落客處,使巴士乘客的乘車習慣與巴士總站永久封閉前無異,可是筆者也對這個解決方法有點保留,擔心上落客處以至於附近的街道未必能夠應付如此的車流(以往巴士線只需進入總站一次,但現在因上落客處並非總站,來回程均須繞經,總共兩次,故此車流會比現時多一倍)。由此可見,屆時該處的交通始終不如現在般方便,天星碼頭的客量亦必定受到打擊。
至於是否以書面向當局提出反對有關工程,筆者尚在考慮中,最主要還是視乎民意。如果連最受影響的巴士總站使用者和天星小輪公司,均沒有意慾主動提出反對,筆者也無謂「多管閒事」了,畢竟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要推翻有關決定已經十分困難,除非有龐大的民意基礎背後支持,否則筆者一個人的反對只是「以卵擊石」而已。
5 個意見:
能回到新迴旋處的巴士線只8有條吧,
翻查立法會經濟事務委員會2005年4月25日會議立法會文件 PWSC(2005-06)XX 附件8, 寫得有點模糊, 我的理解是只有8條線回來.
www.tourism.gov.hk/resources/tc_chi/paperreport_doc/legco/2005-04-19/es0425cb1-1303-3c.pdf
今天到巴士總站走了一趟,尖碼之聲在做一人一信,我也去寫了一封。在場發現很多市民甚至遊客,都很支持保留總站,民意我想應該沒問題的。
我會叫朋友也寫,不要少看自己的一點力量吧,聚沙成塔,眾志成城,應該能令政府回心轉意的。
回 哈姆雷:
11條巴士線繞經的數字,是來自這一份於2008年向立法會發表的簡報的第22頁。相對於2005年的初步建議,可以見到當局的一點兒讓步。
筆者也知道「尖碼之聲」發起了一人一信的活動。筆者就是要看看這個活動的反應如何,才決定自己下一步的行動。
8A, 8P是循環線,真正在尖沙咀碼頭設總站的正規巴士線只有1, 1A, 2, 5(已搬到尖東), 5A, 5C, 6, 6A, 7, 8, 9,總共11條線。可是尖東麼地道巴士總站只能容納7條線,現時已有5, 28, 234X共3條線,即使本來於漢口道設總站的28和234X搬走,還有4條在尖沙咀碼頭設總站的巴士線無處容身。
所以,我建議保留4條巴士線於文化中心設總站。除了那2條循環線應該停文化中心分站之外,其餘7條在尖沙咀碼頭設總站的巴士線需要至少其中一個方向繞經。
回 匿名:
有巴士線能夠在文化中心外設總站,固然好過將全數路線從天星碼頭一帶搬走。可是根據當局的規劃,文化中心外的上落客處面積有限,難以作為總站之用,除非將更多路線改為循環線,並以文化中心作為循環點而非總站。
回 匿名﹕
以尖沙咀嗎頭為總站的路線還有城巴的 N21 和 N21A 。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