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0日星期四

開放電網未必是解決電費高企問題的靈丹妙藥

如果將「開放電網」視為解決電費高企問題的「靈丹妙藥」,未免將問題過於簡單化了。 (圖片:Masanchuen@Wikimedia)

中華電力近日表示未來三年將會增加四成電費,引起社會大量不滿聲音,也有不少市民藉此機會再次提出「開放電網」的建議,希望透過引入市場競爭來降低電費。筆者固然對目前當局對兩家電力公司的寬鬆規管不甚滿意,可是卻同時覺得如果將「開放電網」視為解決電費高企問題的「靈丹妙藥」,未免將問題過於簡單化了。

香港要開放電網,需要面對大量問題。筆者不太熟悉技術上的具體問題,故只指出一個顯而易見的障礙——政府的巨額賠償。目前香港整個電網都是由兩家電力公司控制,要開放就只有兩個方法:較徹底就是由政府收購整個電網,兩家電力公司只保留發電設施,但所涉及的收購金額加上日後的維修開支,加起來相信是相當龐大的數字;保守一點的方式可以參考當年開放電訊市場的方法,電網仍由兩家電力公司擁有,惟受規定必須以合理收費開放予第三者使用,但這樣政府仍需要賠償一大筆金額,尤其是目前當局與兩電中的協議提及到,如果日後開放市場,兩電可以按機制收回擱淺資產的成本,所涉及的金額不菲。社會各界真的願意看到政府耗用極大量的公帑來換取電網的開放,而不將之投放在教育、醫療等其他有需要的範疇嗎?

就算開放電網的各種障礙得到解決,電費也不一定見得會有顯著的下降。首先是引入新競爭者的問題——發電設施需要龐大的投資成本,加上香港面積細小,已有兩家歷史悠久的電力公司運作中,筆者相當懷疑還有沒有本地財團願意冒險加入香港電力市場競爭。既然難以出現本地新競爭者的加入,便只能靠中國大陸現存的發電廠作為兩電的競爭對手了。可是,從遙遠的地方輸電到港也涉及一定的開支,加上租用本地電網的費用,最終得出來的電費很可能與兩電相比沒有明顯分別。另一方面,引入大陸電力便等同放棄了香港一直以來的電力近乎「自給自足」的局面,有機會像供水事宜般逐漸依賴了大陸的供應,會否令香港進一步與大陸融合呢?這也是一個需要香港人清楚考慮的抉擇。

筆者其實並不是想對「開放電網」全盤否定,只是希望點出這項政策背後一些被很多人忽略的地方,需要政府當局以至整個社會小心衡量得失,免得將來付出沉重的代價開放電網之後,卻才發覺效果沒有想像中這樣美好。相對來說,維持兩電的專營權但收緊管制協議會是較務實的方向,包括要改變現行電力公司准許利潤與其所有固定資產直接掛鉤的機制,消除其胡亂擴大產能的陋習,以及為電費調整引入一套既定的計算方式,同時考慮到一般營運成本、燃料價格、電力公司盈利狀況以及市民負擔能力四大因素。政府亦可成立性質類似「通訊事務管理局」的「能源管理局」,專責監察各電力、燃油及燃氣公司的服務。除此之外,當局亦應該加強鼓勵市民節約能源,例如要求電力公司採用電費分時收費制度、為節能表現良好的電力用戶提供電費補貼作為獎勵等等,也對減少市民的電費開支有間接的幫助。

0 個意見:

 
評深宜論 — 主要聚焦香港時事、社會、規劃、交通等議題
本站最佳瀏覽解像度為 1024 x 768 或以上。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No Derivative Works 3.0 Hong Kong License 開放電網未必是解決電費高企問題的靈丹妙藥》及本網誌其他文章均以
共享創意 署名-非商業性-禁止衍生 3.0 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