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30日星期一

取消TSA僅治標 打擊操練文化才治本

就算成功取消TSA,也只不過是一個治標的方法,只要操練文化一直存在,恐怕學童也只會被學校以其他名目來操練。 (圖片:Luokhopmais@Wikimedia)

最近香港最熱門的社會話題,相信必定是「全港性系統評估」(下稱TSA)的存廢爭議。本來筆者在當初醞釀爭議時,並未預料到事情會越鬧越大,畢竟有關制度已存在多時,要反對應該一早反對,何需留待現在?不過事情在傳媒持續而廣泛的報道,最終還是成功鬧大,也進一步變得政治化——當建制陣營盲撐保留TSA的時候,泛民陣營則似乎一面倒地要求廢除TSA。這種二元對立、非黑即白的局面,無疑使社會失去了理性討論的空間。筆者認為,令家長們對TSA反感的因由,並非TSA制度本身,而只是香港學界一直以來都存在的操練文化。換句話說,就算成功取消TSA,也只不過是一個治標的方法,只要操練文化一直存在,恐怕學童也只會被學校以其他名目來操練。

筆者的年紀也不算輕,所以也未曾接觸過TSA,然而至少也有過赴考其前身「香港學科測驗」(下稱學科測驗)的經歷。現在提到學科測驗,只不過是中一入學前才需要考的東西,可是在未有TSA的年代,學科測驗正就是擔當現時TSA評核學校整體水平的作用,所有小三、小五及中三學生亦需赴考,同樣地學生成績只影響其學校而不影響自身。當年筆者無論身處普通街坊小學,還是作為名校的中學,均從未遇上校方操練學科測驗的情況,在真正進行測驗時也沒有甚麼壓力。即使十多年前當局為配合教育改革,「為改而改」地將稱得上是行之有效的學科測驗「新瓶舊酒」般改革為TSA,當時也沒有聽說過學校會刻意為此而操練學生的情況。可見今日出現的問題,不能完全歸咎於TSA的制度本身。

相反,操練文化在香港教育史上一直未有消失過。以升中派位為例,由當初的小學會考,及之後的中學入學試,當時的小學生已被逼受到了大量的操練。有見及此,當局便發明了以主要評核邏輯及推理能力、沒有課程範圍、性質與智力測驗相似的「香港學業能力測驗」(下稱學能測驗),以為這樣學校便無從操練,但結果當局也應該想不到,學校竟然還是逼使學生操練邏輯推理,最終學能測驗就是因為這樣而被廢除。當時社會輿論亦寄望這樣可以減少小學生的壓力,然而正所謂「一雞死一雞鳴」,學校沒有了學能測驗的操練,自然就改於別的地方上操練學生,譬如現時間接影響升中派位的中一入學學科測驗,亦有不少小學刻意操練學生。所以,學能測驗可說是白白地成為了操練文化的代罪羔羊。

無可否認,TSA制度本身也有值得改進的地方,但一刀切地取消TSA又是否能徹底解決今日學生被過度操練的問題,筆者實在不以為然,反而認為應該從兩個方向去紓緩困局——透過改革TSA來減少操練的誘因,以及透過政策針對操練文化加以打擊。

那麼應該如何改革TSA呢?既然TSA只是旨在評核學校整體水平,實在毫無需要全體學生應考,筆者建議只需在全級名次的0%至10%、45%至55%,以及90%至100%三個組別中各隨機抽取兩名學生應考,以六名學生的成續來推算學校水平。由於全級百多人中只有六名學生應考,如果學校仍執意操練全體學生,付出的成本絕對比現時高得多。

不過正如筆者多番強調,問題的根源在於操練文化,所以必須要對症下藥,透過管制學校(至少包括官立及津貼學校)以打擊操練文化,譬如硬性規定如非突發停課(如因天氣因素)而需追回課堂進度這類特殊情況,禁止學校提供任何形式的強制性補課;又可以設立舉報渠道,供家長舉報學校強逼學生參與補課或提供過多家課的情況,違規學校將受當局處分。

總而言之,與其陷入「盲撐」和「盲反」TSA的兩極,倒不如換個角度理性思考,才可得出一個更治本、更美滿的解決方案。

1 個意見:

傻豹說...

您終於重執筆寫Blog了, 實在令人振奮

我一直都追看您的網誌, 知道您2009年報考JRE
不知您後來有沒有中舉元呢?

我今年是第二年報考JRE,
一直以您的Blog為參考讀物之一,
你有些見解很獨特易明
很想跟您交個朋友

 
評深宜論 — 主要聚焦香港時事、社會、規劃、交通等議題
本站最佳瀏覽解像度為 1024 x 768 或以上。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No Derivative Works 3.0 Hong Kong License 取消TSA僅治標 打擊操練文化才治本》及本網誌其他文章均以
共享創意 署名-非商業性-禁止衍生 3.0 授權條款釋出。